前段时间回到市里,恰好赶上朋友也在,也很巧的是正逢《我不是药神》火热上映,电影票甚是难买,然后朋友说看评分还挺高的,咱们去看看吧,于是,朋友便请我看了这部电影。看完电影一直都有想写点观后感的冲动,觉得不吐不快,可总是挤不出静下来专心写字的时间,所以直到电影都下架了这么长时间才来发表我的看法。
先来带大家简单回忆一下这部电影。影片以吕受益去找程勇,求程勇想办法从印度搞来格列宁,并告诉程勇印度版药低价便能入手,故事就此展开了。当然,此处情节里有一处很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并博得相当一部分人的同情的设计,那就是吕受益摘下他那一层又一层的口罩,以此来表诚意,期望程勇能够慎重的考虑这件事。
随后就有了女儿得白血病的单身妈妈思慧、不想拖累家人很讲义气的黄毛,还有刘牧师、警察曹斌、格列宁药企经理等等人物登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一开始冒着风险只为赚钱的药贩子,因吕受益的死变成了药侠,最后被抓获判刑的生动故事,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让人忍不住飙泪。
可是等我从电影院走出来,回到家躺在床上冷静的思考后,觉得这部电影的站位还是太低,故事情节虽然很吸引,但是太过于片面,或者说并没有反映出现实中存在的真正的很多问题。
没错,药企的药价的确太高,高的让人为了看病几乎倾家荡产,可是就单凭着这一点,把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在药企的头上,我觉得这不仅简单化了好多问题,而且极其的不负责任,也不客观。
在这里不得不承认的是,影片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也说出了很多观众心里的话,如“谁家还没个病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他才二十岁,他只是想要活着,犯了什么罪!”、“四万块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等等吧,很容易带动大家的情绪,让观众失去判断力或者说理智被抛在了九霄云外。
影片最后曹斌说以后别再当大侠了,格列宁加入医保了,没人会再买走私的药了。可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身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只想说医改改了这么多年,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看病没有越来越方便,相反的是越来越难,住院难、就诊难、治好难。
我爸妈参保的都是农村医保,特别奇葩的是,每年交的医保每年都要在11月份把医保卡里的钱兑换成药,平时买药不允许刷医保卡,11月这个月不取,过期就把卡里的钱清零,你说农民挣点钱多不容易,谁会舍得把卡里的钱清零?我不知道的是只有我们这个省是这样的,还是全国是这样的。
于是不管是有病的还是没病的,都一大清早的去指定的取药地点受着冷风排长队取药,而且据我爸他们说药价不仅不便宜而且有的药似乎还比外面零售的要贵,这也就算了,关键是大冬天的,指定的取药点就那么一两个,很多人得排好几天的队才能取上药,很多上了年纪的本来没病却因排了几天的队给生病了,你说这哪一头划算?
然而,我们中国人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因为我们一直都世代相传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就我所了解的,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还是没上年纪的,都对农村现行的医保制度不满,每次到了取药那几天怨言可不比窦娥受冤少,可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把这个制度改一改呢?
因为大家很能忍啊,这么多年过去了,熬过这几天就好了,反正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反正也没把大家咋的,大家都受着这份苦,也就觉得理所应当吃这份苦,像哑巴喝黄连一样咽下去,我们只要有粥喝就可以了。所以,现行的农村医保估计还得实行不知多少年才会改动呢。
另外,我不赞成像影片里的程勇那样冒着坐牢的风险,去赔钱做一份不会让人记住太长时间的慈善。因为人性很难让人捉摸,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影片里恰好是被抓进坐牢,但假设程勇没有被抓去坐牢,而是一直倒贴做慈善,当有一天他倒贴不动了,没有钱可以填补漏洞了,那些因他受益的病人们,还会像他去监狱的路上一样给他送行感激他吗?吕受益的妻子在吕受益死后对程勇的态度不就发生了一个质的转变吗?吕受益的妻子包括黄毛等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把吕受益的死归在程勇的身上,这真的是程勇的过失吗?
做公益做慈善可以,没有人会去反对一个做好事的人,但是你不能光支出没收获。你一味的投入不求任何的回报,时间长了,你所做的一切就都会变成理所应当,不会再有人对你心存感激,而当你突然不做了,更多的是质问和责怪,甚至是嗔怒。
我们应该倡导最近很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的娴妃在紫禁城前施粥的做法,老弱病残可以免费领取一粥一馒头,青壮年以及尚能劳动的凭劳动换取你的饭食。我觉得这样就很好,既做了善事,又避免了依赖。做公益慈善不难,难的是如何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最后我想说,在现行的中国各体制下,法律的漏洞之下,是不会在短期内有改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期待大侠的降临,因为钢铁侠之类的毕竟还只存在于电影里,我们要凭自己的能力以及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去捍卫自己的权益,并以一颗宽容的心给祖国一个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期待着一部部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