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志上,看到一段摘录于《蔡康永说话之道》的文章,一个很熟的小故事,再读之时,令我联想起这两天“听”到的一点家常里短的琐事来。
小故事大致是说,有个老爷爷觉得老伴和他聊天越来越少,担心老奶奶出问题。这天回家利用各种小契机进行测试,当他相信自己判断没错时,向老奶奶大吼说:“你耳朵聋了!”事实是,老奶奶回复他,其实她每次都应答了,是他没有听到她的回复,聋的是老爷爷。
故事不言而喻,康永哥也说:“我们自己听不见,都一心以为是对方听不见……。当我们大呼小叫、对方却似乎怎么也听不明白的时候,最好冷静下来,想一下以对方的历练或智商,是否会真的听不明白?还是其实出状况的是我们自己。”
联想到“听”来的家长里短的琐事,是聚会小群里E谈起她的家事。和E没有单独接触过,几次照面也只是点头之交,对她的了解,多数来自群里断断续续的聊天,当然,是群聊。
E在不错的大型跨国公司工作,个性开朗,爱好广泛,摄影、长跑、滑雪、旅游……玩一样精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气质也很知性。
群里清一色的娘子军,从六零后到八零后,总共十几人。话题众多,从爱好、到家庭、工作无一不涉及。从E陆陆续续各种零零散散的叙述中,知道她的家事以及随之而来的烦恼。
和老公的沟通常常不畅,两人的相处可谓貌合神离。老公常常加班出差,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家庭中各种需要商量决定的事情,常常无法有正常的讨论结果,因为总是意见相左:大到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和E的父母分开住,小到家里杂物的清理,老公要不置若罔闻,要不敷衍了事。
“我一直和他认真去沟通,他却总是爱理不理,反正我们经济上各自独立,我越来越懒得理会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我只管好我自己,也越来越明白,自己开心最重要!”
E说起和老公相处的不快,常常会以类似的话结尾。
说起母亲,E也是一肚子苦水。
当初选老公是母亲看中的,婚后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工作繁忙,母亲承担了家里大多数家务,因此也抱怨不止,觉得女儿总是靠着自己。E也是叫苦不迭,自己从读书到工作,历来靠自己独挡一面,即便母亲承担了大多数家务,家庭开销也一直由E负责,平日里母亲外出旅游或是大宗的购物亦全是E买单。母亲平时惯于一意孤行:出钱陪母亲去泰国,被导游忽悠买蛇药保健品,一张口就要两万,一定要E买,E劝阻了一下,就被各种奚落,最后乖乖买单;听人鼓吹1万多的乳胶枕如何神奇,又死活要买……,平素各种任性,甚至令E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母亲,如此不体贴自己……
最终,还是我们劝慰,把老妈当孩子哄吧,这样会宽慰些,孩子再不懂事,我们还要殚精竭虑地照顾呢,何况是妈,她这才平复一些。
群里也有姐妹替E抱不平,为什么会那么多不顺心,毕竟她自己是那么的优秀,平时性格也很活泼豁达,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对E真不了解,不敢太多评论,但凭直觉,她不是个难缠的人,却为何总是和家人的相处会如此别扭呢?我其实一直想提醒她,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作一些剖析,但毕竟碍于对她了解甚少,怕建议过于草率;且作自我剖析,亦需有一定方法支持,想想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太多有效方法能提供,也就作罢,只是在此略作思考。
以一己之见,我以为,E在沟通方面,过于停留在自己感受上,缺乏换位思考,未去认真倾听家人的声音!
就如康永哥提到的那个故事:老爷爷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声和老奶奶说话,是老奶奶没听见,但事实上,是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
所以沟通的前提,除了会说,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表述。特别是中国人,历来表达情感都偏于含蓄,即便心中有委屈,意见相左,亦不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而是或顾左右而言他,或是七拐八弯绕圈子。所以作为听者的另外一方,一定要学会去观察对方所表达得深层含义,并就此一步步去达成共识,而不是一言不合,便一拍两散。这样的沟通往往无任何成效,时间久了,反而使对方对沟通心存抗拒,从而影响沟通结果。
说人易,律己难,作这般肤浅思考,亦是自我反思的过程,自省之!
365天百字文 #20170506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