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女儿把钥匙弄丢了,回来被姥姥姥爷一顿骂。
今天一大早,姥爷就跑去她昨天玩耍的幼儿园寻找钥匙,还是无果。
过了一会儿接到了电话说钥匙找到了。在滑滑梯处,并没有在之前女儿一直强调的旗杆处。
按照女儿昨天说的我做了一简单的路线图。
家—商店—杏树林—幼儿园—家
她的描述是,最后一次看见钥匙是在幼儿园的旗杆处玩,所以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幼儿园及幼儿园到家的这段路上。甚至找了杏树林。
根本没有找幼儿园里面的其他设施。
这里不能简单的把原因归结到孩子没有表述清楚上,而是按成人的思维惯性去理解了孩子说的话。
记得女儿三岁的时候有人问她,让不让妈妈再生个弟弟,女儿很坚决的说不要弟弟,要死。
听到女儿这么说,下意识的会觉得女儿心很坏,怎么会有让弟弟去死的想法。
而实际上,女儿是因为在幼儿园学到妈妈生她的时候(看到介绍剖腹产的录像回来哭了好久)有生命危险,不想让妈妈再生孩子,担心妈妈会死掉。
所以我们认为的,不一定是别人想表达的。尤其是面对孩子。
虽然现在女儿已经三年级了,表达能力增强了比少,还是有很多东西要靠家长意会。成人交流,都会出现两个人没有说到一起的时候,更何况是成人跟孩子呢。
看来,确认信息的一致性不仅很有必要,且需要从小开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