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关注郑爽,是因为她演了《寂寞空庭春欲晚》,之所以关注《寂寞空庭春欲晚》,是因为我喜欢纳兰性德。实际上在这部剧宣传的时候她的负面消息已经是满天飞,恋情、暴瘦、发布会全程无状态需要主持人时不时救场都是大家吐槽的话题。我并没有去关注发布会的细节,只是觉得媒体和这样一个小丫头过不去干嘛呀。
手机百度APP现在很强大,你阅读过什么内容,它就会把相关专题的内容给你定向推送,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之后,我的手机百度就经常有郑爽的内容推送,扫一眼标题基本都是各种负面消息。整容、演技烂、情绪不稳定容易崩溃、情商低不擅长人际交往、和各路合作的男艺人炒作CP、抽烟爆粗口、微博开小号和人吵架、解散自己的粉丝群、收粉丝的钱等等。说实话,被媒体报成这样的艺人好像没有几个结局是好的,香港的蓝洁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近很多媒体更是用内地版雪莉称呼她。
连我这个旁观者都觉得她的心理可能真的出现问题了,演艺圈的压力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体会到的,但是镜头前她的顾左右而言它,她的动辄崩溃,还有最近媒体拍到她在街头大哭,让人感觉这个清秀的女孩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年少成名,娱乐圈的光鲜生活,对她来说显然不是什么享受,她的父亲在接管郑爽的经纪人工作之后,在媒体上的有些言论更让人觉得是她的父母更喜欢娱乐圈,而不是她自己。她在父母的逼迫督促下活成了父母期待的样子,却唯独迷失了自己。
不知道当她的父母看到她现在的痛苦,会是怎样的感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身都有着好的初衷,逼孩子上进的虎妈狼爸有着千万种理由,以爱为名的绑架更让人痛叹。
海姆.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列举了大量伤害孩子的言辞和场景。在这本书的中文版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希望父母能够学会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如何批评孩子而又不让孩子遭到贬低,如何不加评判地赞扬孩子,如何发怒而又不伤害孩子,如何承认孩子的感觉、认知和现点,而不是和孩子争论。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困惑,太过严厉可能会伤害到他,太过宽容又可能养成他不良的习惯。我被这个序言吸引,渴望找到育儿的真理。序言中还写到:海姆.吉诺特的做法既严厉,又娇纵。在涉及到行为时,他是严厉的,有可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但是,他对于感受是娇纵的,不论是正面感受、负面感受,还是矛盾的感受,因为,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不能改变或抑制感受。他说:“鸟儿会飞翔,鱼儿会游泳,人会感受。”我们人就是这样。因而,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感受感到不安,或者更严重,让他们为自己的感受感到内疚,对任何人都是没有益处的。
今天上海的气温很低,早晨醒来,窗外的风刮得呼呼的,天气阴沉沉的,女儿赖床,说她今天不想上学,明天再去上学。在没有读到上面这段话的时候,虽然我都有要求她不生病的时候必须按时上学,但只是凭借自己的一种简单的感觉认为上学是她应该做的事情。而今后我在如何对待她的时候,有了更明确的指导,对行为严厉,对感受温和。
在有关郑爽的报道中,一个记者公开了郑爽当年读书时的日记,妈妈因为她没有考第一名,对她指责,让当年的她痛苦不已。在一些综艺节目中,郑爽公开表示自己是一个自我评价比较低的人,她一直是一个不自信的女孩子,性格很拧巴不会表达。海姆.吉诺特认为认可孩子的感受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说:“智慧的起点是沉默,然后是倾听;权威需要简短;要学会少说多听;当出现问题时,不是教育人的好时机;不要责备,要寻找解决办法;回应抱怨时,尽量不要辩解或抱怨;要避免让孩子尴尬的询问;对孩子的心说话,而不要对头脑说话。”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他引用一个老师的讲话:“我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成了教室里的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室里的气氛;我每天的情绪,左右着教室里的氛围。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让一个孩子痛苦,也能让他欢乐。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励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们,也能迁就他们;我可以伤害他们,也能治愈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我的回应决定了一个危机是升级恶化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更具人性还是泯灭人性。”我们不能把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段适用于老师的话,同样适用于家长,家长是家庭的决定因素。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人生使命,我的个人行为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甚至会直接关系到她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泡天涯论坛,里边有很多帖子讲述的是自己在成长中被父母的语言行为伤害,以至于目前独立生活后,虽然过得还不错,但总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或者花费了很多年才与这个世界和解。也有很多网友公开的发表意见认为今天郑爽这样的性格和她童年时候父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飞得够不够高,更要关心她飞得累不累,飞得开心不开心。不然,你一定是个假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