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寄语
小编:树默
北京时间:2018年2月4日19:30
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心理、行为、状态呈现,可以折射出成年后的基本雏形,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从这就足以看出,儿时的家庭氛围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大。
现在的中国家庭,6个大人,养育一个小孩,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在的你,是否正为3岁的她,不愿上幼儿园而烦恼?是否正为7岁的他,无法适应小学生活而苦恼?抑或是,正为那刚进入青春期的她,无法正确处理初心萌动的情愫而抓耳挠腮?
又或许,为人父母的你,此时,正奔波在孩子课外补习班的路上。又或是,在琳琅满目的课后班中徘徊。为了让孩子拿到高分,进入好学校,有个美好的未来。此时的你,忙得像个陀螺,根本无暇思考,教育的本身,应该是个什么模样?
时差党,在这里,为您奉上,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他们对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不同理解。那些将理论落实到生活的微小细节,那些从眼神中自然流露的谦卑教养,那些散落于无形的以身作责,也许才是教育的力量所在,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觉,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去理解教育。
▍本期精选好文
排名不分先后,敬请欣赏。
法国:为什么中国养娃是6+1,老外养娃是1+N
作者:安娜人生物语
我们大多数的父母,是没有经过学习培训就上岗直接做了父母。当然会手忙脚乱,错漏百出。那么已经成为了父母的人,有没有赶紧的亡羊补牢,好好学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呢?如果真的学习了,成长了。还会再找借口么?
加拿大:一个“疯老太太”的眼神
作者:步雨微凉
对,是眼神!我再次看向这个老太太的眼睛,是柔的,像水,泛着光。顺着她的眼,我发现她看的正是我儿子…………
加拿大:带着孩子去上班
作者:北美之北
带孩子去上班,显然是帮助他们进行这一探索的有效手段。从2003年左右美国的一家公益组织发起这一活动以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公司参与进来……
美国:那些看牙医教会我和孩子的事‖在美国上小学
作者:罗环环
想起刚听到医生说孩子长了龋齿时我心里的雷声滚滚,我觉得孩子补牙的经历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美国:在美国上学让我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作者:我是疯婆子
咪蒙的助理一个月赚5万,看看我的助理一个月可以赚多少!
这年头谁没两助理呀,孩子们长大了自然就成了我的助理。我的助理拼的不是能力是能吃。赚钱,切,那都是小事,对于他们来说花钱才是正事。我对我的助理说想花钱得先会赚钱,并把100美金“啪”的往桌子上一拍,告诉他们写一篇文章发到我的公众号上就可以得到这个钱!他们觉得这钱来得容易啊,很快每个人就都写完了一篇,我看了一眼,嗯,凑合着用吧。
下面就是Teddy写的关于他在美国读小学时的回忆,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啦!
美国:中国的孩子像猫一样躲闪时美国的孩子已经成了狮子王
作者:北美镁铝
没错,今年的圣诞派对上,我居然被一个13岁的男孩“迷住”了。
圣诞树下,壁炉里跳跃着的火苗把客人的脸们映得通亮。酒香弥漫着的房子里,人们来来往往,互相拥抱问好。
但是那么多的客人里,唯独这个13岁的男孩像一颗黑色的磁石,吸引了我的全部目光。
德国:后果教育,在德国很有效的育儿方法
作者::我心深处2017
来德国一年多的时间里,感受最深刻的是老师们采用的后果教育法。我的两个孩子就是在后果教育法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修正着自身的行为,进步很多。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小学生の日常|没有王者农药的纯真童年
作者:悒水三千
阿丽娜的九岁,与我9岁那年相比。她确实比我的9岁过得更加单纯,快乐更多,朋友更多,善良的教育也是更多……
英国:英国小学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教育
作者:英国文化园
多年来,英国学校都很重视把多元文化教育融入教学中。学校的这种教育理念很大程度是受英国的政策影响的。英国人对其他种族、宗教和文化十分包容,甚至可以称为纵容……
▍关于简书时差党专题
【时差党】收录与世界各国有关的文章、故事、小说,包括但不限于人文历史、文学艺术、风土人情、趣事见闻、名人轶事、科技创意、文化差异、社会观察、特色美食、时尚潮流、帅哥美女、异国情缘;经济、文化交流;海外学习、工作、创业和生活的经历感悟、思想见解、实用干货;你向往的国家,你眼中的世界各国,各种新鲜好玩的事情、感动人心的故事等等。
加入时差党官方社群,请联系群管小欢奴
时差党专题编辑团队:
▍往期周刊回顾
周刊集合
目录
本期周刊到此结束,大家满意否?欢迎与时差党编辑们分享您的感想或者任何意见与建议。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