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接到政协的通知,今日要到前楼镇的径里村考察。
今早,风和日丽,十几名委员准时来到政协门口集中。九点整,一行人便乘坐一辆大巴车前往径里。同行的还有几位画家、书法家,给此次考察增加了不少文化气息。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径里在何处,那儿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
赶忙查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来径里村位于前楼镇西北处,与杏陈镇接壤,辖有顶径、下径、车里、下溪和东埕5个自然村,共有371户人家,耕地面积864亩,山地面积3000多亩,纯属农业村。据说这儿种的芋头、西瓜、蔬菜是全县最有名的,好吃、绿色、环保。2017年经省住建厅评定,被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
建海兄说:“这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养在深闺?怪不得叫径里,大概位于曲径深处吧,那一定是位美女了。她是高贵典雅的,还是淳朴清澈的?是粉面桃红的少女,亦或是庄重大方的少妇?也许是饱经沧桑的老人呢。我开始遐想联翩。
车很快到达径里村入口,只见镇村领导早已在此迎候。他们向大家作了简短的介绍后,便领着一行人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道前行。路两旁不时可见参天古树,现代化的民居夹杂着几间别具特色的旧房子、古井,大约走了三四百米处,眼前见有一块石头写着“淳风公园”四个大字,原来这就是顶径自然村新修的一个休闲公园。
据介绍,村里有三棵五百年之久的枫树和两棵全县树龄最长的,于清乾隆末期所种的龙眼树,距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棵龙眼村,其树头独特,层层叠叠长满拳头大的疙瘩,虽屡遭伤害,却生生不息,年年开花结果。看着这些古树,那高大的身躯,茂密的叶子,历经风霜后的稳健、豁达,怎不叫人敬佩和仰慕。大家站在古树下纳荫乘凉,赞叹不已。此时风一过,树叶发出微微的低吟,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径里村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辛劳、苦乐和坚韧。村书记告诉我们,他们目前已在这座山上种下了一百多株的枫树,待到秋冬时,我们就可以来这儿感受“染得千秋林一色,还家只当是春天”的美景了。
走进公园,来到右侧的山顶往下看,一排排古厝映入眼帘。整齐的红瓦屋顶,两端微微翘起的燕尾脊,精致、独特,美不胜收。据说目前村里有如此的古建筑八十八间,它们排列整齐,房体保存完整,占村里居住区域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四。它们一律为红瓦片屋顶,呈鱼鳞状排列,造型美观。房内冬暖夏凉,排水性良好。从高处俯视全貌,甚是壮观。这些独具特色的古厝融合了闽南传统民居特色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展现出闽南人开朗、坚强、稳重的个性,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径里村的一大亮点。
村书记还向我们介绍,村里还有几座年代悠久的祠堂,如“追远堂”“永思堂”“崇德堂”“敬德堂”“奉先堂”“积善堂”等等,其中“追远堂”为吴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这些祠堂均建筑精美,为闽南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屋顶上的剪瓷雕栩栩如生,色泽艳美,让人流连忘返。
参观后,我们来到径里村村部,学东老师说:“这村部背靠大山,前有溪流环绕,左右山峦相称,正前方远山起伏如笔架,风水极好,定能带领全村发家致富。”我不禁佩服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对他说的“前有溪流”一说产生质疑。座谈中,镇书记添顺帮我解开了谜底。原来村前有一条小溪叫东英溪,从龙凤山来,绕村而行,汇入西埔湾。想想在四面环海的东山岛上,有一条淡水的小溪流,是不是有些神奇?这也正说明了它的可贵。
在委员们的一片热望声中,视察结束了。返回途中,我想着若把那片古厝变成别具一格的养老中心,我定要到此长住。从此可以晨起观日出,晚来送夕阳,秋冬红叶染,溪水绕庭前,这是何等的美好。但愿径里村能成为更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