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一点,我并不是快速阅读的拥趸,但是我一直比较好奇所谓快速阅读是怎样一种存在。
一个人成熟与否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不做简单的批判。所以我偶然看到这本快速阅读的书就看了一遍,也算是领略一下快速阅读的技巧。
本书作者是日本专业书评人印南敦史,自称自己一年可以读700本书,这也是本文题目的由来。我看到这个数字之后,脑子里忽然就想到某主播的口头禅:妖怪吧!真假我不得而知,姑妄听之吧。作为普通的学生或者上班族来说,这个数字并没有任何的参考性,因为时间的配置是不一样的。
言归正传,快速阅读并不是简单的跳读或者一掠而过,作者在自己的读书风格形成之前也是一个读书极慢的阅读者,但是后来自己渐渐地明白:并不是一本书所有的内容都是必须仔细阅读或者研究的,一本书能够有1%对于你我有益已经物超所值。这应该是本书中最为离经叛道的一个看法,但是我看到之后却是震撼不小,不禁思考:这么多年,我们对于书籍的重要性是否真的有所夸大。
事实是我们读的绝大部分书都不是百分百对我们有益,其中有一两个点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就已经是值得一读了。
即便是看再多的书都无法做到博闻强识,读的快忘的越快,所以才有爱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基于此观点,作者茅塞顿开由一个慢读者变成了一个速读者,甚至开挂一般的一年读完了700本书。
那,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必须对书进行必要的分类。作者认为绝大部分书都是适合速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速读,比如考试类或者工具类的书就无法速读。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禁莞尔,这大概是因为市面上99%的书压根没必要读吧?
然后就是根据书的内容按照作者的规则速读。这个规则是作者自己摸索出来的,实用性就看个人。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这4个步骤,大家不必从阅读之初就全部付诸实施。
这几个步骤基本就可以看出来速读的奥秘,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并不关注,只是对于整本书整体的把握,这才是之所以能有此速度的空间。
我说过我并不是速读的粉丝,自己也并不会选择速读的方法去阅读,那么这本书对于我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
也不尽然。本书有些观点还是对我来说挺有意义。
书中提到一句话:
如果还抱着“有时间就读”的心态,你的阅读时间就一定会被其他事情侵占。
常常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都在说“有时间就读”、“等我有时间就读这本书”诸如此类的话,而你这么说的时候你已经大概率不会读了。真正应该告诉自己的应该是:我现在就读,立刻马上right now,这样才能养成读书阅读的好习惯。
另外就是读书笔记的习惯,作者提出一个“一行评论”的概念,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但是也不能什么都做,不能只是简单的画条线标注出来,最好是摘抄下来认为精彩的句子,简略的写下自己的评论。这就是所谓的一行评论,只有一行,评论也不啰嗦。
这对于写书评来说真的是个好习惯,因为通读全书通常等于什么都没记住,但是在白纸或者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在不打断阅读节奏的前提下记录,可以在读完书之后看到自己当时的想法或者评论,这样写书评的点就在这些简单的文字里,之后加上进一步的思考,就是一个完整而且有个性的书评。
当然,本书还有一些其他的阅读方式方法,但是对于我,我看到自己想看的即可。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