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现场
李瑞波 瑞波友李 2024-04-29 12:20 辽宁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老板与员工之间看法不一致、研发与销售部门之间看法不一致、品控与生产主管之间看法不一致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仅仅停留在会议讨论过程中还可以接受,但问题决策往往被强势一方左右,特别是具备上下级关系的体系,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如果在部门之间则导致协作矛盾,甚至拖累工作成果。
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很多情况下:走,去现场。看看那里会发生什么?就可能给我们更靠谱儿的答案。
记得一位曾经在某院士企业做过高管的朋友讲:院士总是批评销售部门,我主导研发的很多产品都应该有超过10亿元的年销售额,卖不出去就是你们无能;销售团队也很委屈,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院方就是不愿意多进货……
新冠疫情到了,院士的某款药品大发神威,仅2021年度销售额超过40亿,销售团队应该无需努力,能按时发货就好了。为什么呢?显然是市场端出现了不可遏制的明确需求,原本没有的需求突然暴增,这种药甚至成了老百姓常备药,尽管一样有保质期。
这样的结果不可能是院士预料之中的,院士的其他“好”药也没有如期地卖出几个十亿规模的单品。而这样的事情其实都是在现场发生的,高管要习惯去现场,那高管去现场干什么呢?不是去说教,不是去培养顾客、不是培育部属,而是去请教、去观察,要勇敢地接受现场状况与自身原本认知之间的差异。
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一个晚上,HNK亚太区总裁来到北京后海酒吧街,酒吧街一百多家,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让什刹海的夜色略带迷离。后海酒吧街是顾客消磨时光的乐园,却也是啤酒品牌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半圈逛下来一个多小时,坐下来交流的时候,总裁的脸色没有多少愉悦,反而多了几分不满。
一边喝着冰爽的喜力啤酒,一边问我:Li,为什么这个酒吧街差不多一半是百威的门头(霓虹灯招牌),40%左右的门头是嘉士伯,而我们世界第一品牌喜力的门头没有几个。
我回答:总裁请看,来到这个酒吧街的顾客除了极少数像我们这样的品牌商,真的有人抬头看门头吗?他们会因为门头选择自己当晚饮用的啤酒吗?
总裁耐心地观察了很长时间,回答:的确如你所说,人们几乎不抬头。
我接着回答:人们在酒吧街只有在银锭桥两侧以及几个拐弯的地方才会抬头,而那几个地方,就一定有我们的门头。
其次,不难发现,我们的流动促销员在每一桌客人落座的时候都会准时出现,比起固定在门口上方一年十万块的门头,我更在乎“Table share”,直译是”台面占有率,即在酒吧里面真正喝啤酒的人有多少桌是在喝HNK啤酒,我只需要使用竞争对手10%左右的门头费用,维持关键地点(桥头、拐弯处)的可见度,要把投资放在提高台面占有率。在后海酒吧街,我们的这个指标从来都不低于40%,远远超越竞争对手。
总裁和我开始认真地逛了下半圈……
一周后,总裁给高层的邮件里提到:我在北京见到了亚太区最棒的总监,他真的理解市场营销。显然,不是我说服了总裁,而是现场给了总裁自己的答案。
最后,奉劝各位高管一句,与其在会议上高门大嗓的吵架,不如相约去现场验证你们一直在争吵的那个“假设”。
营销系统打造咨询
扫码添加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