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耐着性子把《瓦尔登湖》这本书啃完了,读懂梭罗和他笔下的瓦尔登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天多的时间里,在与梭罗隔着时空对话过程中,时而被云遮雾罩的文字迷糊了,时而被发人深省的哲思击中了。掩上书页,总觉得心绪还在被作者搅起的瓦尔登湖的余波撞击着。如果条件允许,还真的想到瓦尔登湖去走一遭。郁宁远先生在做“云伴读”直播时说,瓦尔登湖是一生值得来一次的地方。然而,对于我们众多人来说,恐怕一生都无法抵达。
能否和真实的瓦尔登湖相遇,这不是我们阅读《瓦尔登湖》的目的。我觉得,如果我们能从和梭罗的对话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瓦尔登湖,那才是完成了一场面向远方的心灵之旅。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把眼睛看向外面的世界,很少花时间反观自己的内心。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一个如瓦尔登湖一样的世界,只是常常被我们自己冰封了,或者淤塞了。“把目光朝向内心,你就会看到,你心中有千个地区尚未被发现。到这些地方去旅行,成为内心宇宙志的专家。”这是梭罗在作品引用的诗句。他还写道:“做一个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的哥伦布吧,开辟新的海峡,不是贸易的海峡,而是思想的海峡。”
内心的瓦尔登湖,它是我们身体的栖所,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涵养这片湖,它能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然而,探察自己内心的湖,是需要眼力和勇气的,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力量去寻找。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是宁静的。“湖水清澈得可以很容易地看到25或30英尺下的湖底。在湖面上划船,你可以看到在水面许多英尺以下有大群的小鲈鱼和小银鱼,也许只有一英寸长,但是可能通过它们身上的横纹很容易把前者识别出来。”瓦尔登湖的清澈,成就了它的静美。汹涌奔腾是江河的姿态,水深静流是湖的品性。如果我们内心的湖总是在奔涌着,和岸边拍击着, 就很难察觉到了在湖里游动着的有生命气息的“鱼”。所有的心浮气躁,皆缘于内心的湖未曾安宁。宁静,给沉淀带来机会;沉淀让心性获得明澈。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流淌着自然的气息。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我们常说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这话的意思是要我们成为“大自然的挚爱者”,对自然心存一份敬畏。其实我们在梭罗的身上还体会到他与自然的另一种境界:融入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大地的表面很软,人的脚很容易留下印记;心灵走过的路也是这样。尽管我们可能每天都离不开自然所赐予的一切,但有多少人真正打量过自然。日本诗人长田弘在《第一次提问》中写道:“走过橡树,走过榉树,你是否曾停下脚步?街边的树木,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你可曾想过,把它们当作朋友? ”梭罗告诉我们:“如果你是快乐地去迎接白天和黑夜的,如果散发出像鲜花和香草般的芬芳,更充满活力,更璀璨,更不朽,——这就是你的成功。”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崇尚个性。从艺术的角度看,有个性才会有魅力,模仿、重复别人,你只是在为别人做广告。在自然界,从来就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自然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从历史的维度看,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历史事件、人物有个性的那一面,而趋同的基本就是了无痕迹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喜欢在互相恭维的泥淖中打滚”,世俗就如同一把磨砂机,总在试图磨平每个人的棱角,教人学会圆滑、世故。梭罗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简单地模仿父母亲或邻居的生活方式,提倡“我是我自己”。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追求极简的存在方式。梭罗认为,对于许多生灵来说,只有一种生活必需品:食物。人的生活必需,可以分为下列各项:食物,遮蔽处,衣服和燃料。大多数的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碍人类的崇高向上。就拿衣服来说,我们在购买衣服时更多的是出于爱好新奇和考虑别人的看法,而不是真正出于穿着的需要。对奢华的追逐,其实是为了追求对欲望的满足。所谓欲壑难填提醒着我们,欲望的风筝一旦断线就无法收回。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断舍离”的生活方式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能不能像乔布斯那样,提倡物质极简、信息极简、精力极简、表达极简、生活极简、工作极简、交友极简,让寻找有意义的生活成为我们活着的目的。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瓦尔登湖》这样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