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夏天,很忙。
这个暑假真是马不停蹄,七月份刚刚结束了华德福小教台湾慈心培训,八月份就要去考察几个农耕的地方,为三年级的农耕课做准备。
初步选定了三个地方:南丹岜農家,上林龙泉谷,惠州胡伟和老师的田园邦。
首站是去南丹里王,拜访岜農。之前听说过瓦伊那乐队,却不知道他的主唱就是岜農。我们学校的三月三歌会,找到的壮语歌《五色糯米饭》,《谁会飞》都是他创作的。后来,上网一了解,竟不知道他2015年已经离开城市,全身回到老家做起了农民,过起半农半歌的生活。而且,他已经实践自然农法有七年了!
我立马买了他写的书《低头种地,抬头唱歌》,通过重庆的一位音乐老师得知他的联系微信,联系好时间,然后买了张车票就出发了。出发前各种的猜想,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对农耕有多深的了解? 。。。。
到了南丹,给岜農打电话,他说“哎呀,我忘记去接你的时间了,我养的那只母鸡不见了,我刚才一直在找它。你等等啊,我马上去接你!” 找母鸡?有意思。
很快,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岜農。他穿着一件灰色体恤,带着顶小草帽,斜挎着一个可能是自己缝制的大布袋,穿着双拖鞋,极其潇洒自在的出现在我面前。
这人真是太接地气了! 随后,他开着他的好像是五菱越野车,带我进到了一个小村庄,里王。这个村子里县城不远,但又好像是个很隐蔽世外桃源,位于山谷,左右有山环抱的地方。他的小农舍附近就三户人家。
到岜農家已是下午三点,我放下行李,立马想跟着岜農去田里转转。他说,不急,现在太阳大,一般要等晚些才下田的。这时,他的邻居正好做了咖啡请他去喝。他便顺便带上了我。隔壁的邻居是位政府上班的公务员,正好休年假在家,他很喜欢欧式的生活,喝喝咖啡,烤个面包什么的。我一进他家的院子,就看见一大片草地,果然,恍然间有点身在欧洲小镇的感觉。
喝了会儿咖啡,聊了会儿天,岜農就回他的房子忙去了。我和孩子一起到附近的小溪玩水去。
眼看到了晚饭时间,我们便回去。问岜農要不要煮饭,他还在忙着修屋顶,很自然的应了声“好啊,米缸里有米”,我问有菜吗,他说“你拿篮子到菜地里摘点菜吧,有空心菜,还有茄子”。我便和孩子去摘菜了。这菜地真是自然农法种的,草和菜一起长。
后来,岜農的两个来帮忙的老表买回来两条大河鱼,红水河的鱼。我们的晚餐顿时丰盛起来:豆腐焖鱼,炒茄子,空心菜。
第一晚,岜農特地留下来陪我们玩了一下音乐。一楼大厅有一个角落摆满了各种乐器,有农具做的乐器,比如,大瓦缸。还有竹子做的壮萧,大竹筒做的鼓,葫芦琴,搓衣板和筷子。。。
到岜農家的第一个夜晚,就在音乐中,在蛙叫虫鸣中,在简单的小房子中慢慢度过。。
第二天,太阳起得特别早。我们去村子周边熟悉环境。岜農租了几亩地种水稻,有的已经开始变黄了,有的刚抽穗。有一片田里的水少了,而稻谷还没抽穗,岜農便知道要放水了。稻田边就有一条小溪,他们就是用溪水灌溉的。这里的溪水常年流淌,非常清凉。附近的山上都是松树,没有看见速生桉。以为是当地人保护环境意识强,一问岜農才知道,是因为这边靠近黔贵高原,海拔高种不了桉树。
我发现这里的节节草,又叫马鞭草,特别多,田边,路边,溪边都有,而且长得特别高,特别长。据说,长这种草的地底下硅元素特别多,土地能量很高。
岜農还会在稻田里养鸭,养鱼,村里人听说他养稻花鱼,就把抓到的小鱼都放他田里。
中午睡了个午觉,听说,这村子附近还有旧的火车洞,以前国民党时期修建的。我们决定去探险。
岜農好像一天都在忙着,早上巡田,太阳大了就回农舍做做工,喂喂鸡,下午太阳小了再去巡巡田,除除草,晚上就弹弹琴,唱唱歌,搞创作。
看着满天繁星,听着蛙叫虫鸣,还有岜農的吉他声,我们在这里又度过了美妙的一晚。
岜農前不久刚带一群孩子在这做夏令营,和孩子们一起创作了一首小曲子。应该不久就能在网上听到。。。期待。
岜農说,明天是6号,可以去赶圩。附近有个白裤瑶圩镇,逢3,6,9号都有圩日。
早睡,明天赶圩去!
白裤瑶,因男装裤子是白色的而得名。那裤子的裤裆很低,据说穿起来像没穿裤子一样,极其凉快。
而女装的裙子上,有一圈用彩色的蚕丝布,是白裤瑶特有的,极其珍贵。是山上极其稀有的一种蚕吐出的彩色蚕丝做成的。可惜我没能近距离拍到。
听说,政府为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还在附近山上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做白裤瑶博物馆。里面有农具的展示,文化的照片等等,这就去看看。
上图中的打谷,是最原始的打谷法,希望有机会能带孩子们体验,岜農说,可以一边打谷,一边喊壮族人民的劳动号子。
铜鼓文化在广西很普遍,白裤瑶也有铜鼓。他们把铜鼓当成自己的家人,要请鼓,还要给它起名字,一般不乱敲,只在节庆或红白喜事上才敲。
万物有灵在白裤瑶的这些祭祀活动,红白喜事中都有体现。
裙摆那一条条橙红色的布就是金蚕丝布。
神乎其神的意念,可以治病的,身病心病都可以。很想去试试。
这些图片中的劳作方式,估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是一张张的照片了。可叹啊。岜農写了一首歌叫《青蛙的眼泪》:
机械咚咚下田来
喷药水洒除草剂
青蛙眼泪挂天边
第三晚,我在这安静到只听到蛙叫虫鸣的稻田边想了许多。农耕课该带给孩子什么? 不应只是体验一下农活,还有,很多很多。
传说青蛙一直的叫是为了跟天神对话,它曾是雷神的儿子啊。为了解救人类让人类能生存下来,交出了天琴,没有了和上天感应的法器,它只能在人间不停的叫啊叫。
岜農不单会音乐,岜農还写了一篇很长的叙事诗《那诗》,古壮字里的“那”字下面还有个田字,是水田的意思。他研究了《布洛陀经诗》,还有许多壮族的古诗歌,山歌,故事等用民间口头文学的语言方式写了《那诗》。我很认真的看了,很长,很有意思,非常适合讲给孩子们听。
也许,身为生活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壮乡的文化,壮族的创世故事可以很好的帮助到处于九岁之变的孩子入世。。
三天的时间,我在这个小山村里自在的呼吸,自由的玩耍,岜農没有刻意的跟我介绍什么,但他身上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期待着孩子们与岜農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