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汉代的《发财图》之燕赵齐鲁梁宋
由关东地区往北,就进入了燕赵地区。
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邯郸在战国是赵国的都城,汉代依然是漳河和黄河之间的一大都会。邯郸北通燕(今北京)、涿郡(今河北涿州),南面则有郑(今河南新郑)和卫(今河南鹤壁、新乡一代)。郑、卫的风俗和赵地类似,但因为地近梁(今河南开封)和鲁(今山东曲阜),民风还是多少知道要矜持于礼节的。濮上的大都会(今河南濮阳附近)、还有秦灭卫国之后徙卫君所在的野王(今河南沁阳)也都是当时黄河北部的重要城市,野王地方的民风好打抱不平,这就和卫的风俗一样了。
燕(今北京)也是渤海到碣石山(今河北昌黎)一代的大都会。从燕地向南,可以通往齐地和赵地,燕地的东北则和胡人的活动区域接壤。从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到辽东,地方偏僻,人口稀少,多次受到胡人的入侵,因而此地民风和赵地、代地的风俗类似,人民反映灵敏但不善于思考问题,不过当地物产丰富,出产鱼、盐和大枣、栗子——想想今天的沧州大枣、迁西板栗,就知道古人不予欺也。从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到辽东一代,北面是乌桓(就是曹操征讨过的那个,郭嘉死于军中)、夫余(即扶余,韩国认为是朝鲜民族的祖先),向东则处于能够控扼秽貊、朝鲜、真番(都是古代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一代存在的小国)的有利地位。
而在关东地区的东方,就是齐鲁地区了。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
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洛阳向东可以和齐(今山东临沂)、鲁(今山东曲阜)进行贸易,向南则可以和梁(今河南开封)和楚(战国时楚国所在的广大区域,下文有详述)进行贸易。齐、鲁以泰山为界,泰山阳面是鲁,阴面是齐。
齐在泰山和黄海之间,方圆数千里都是沃土,适合种植桑、麻,这里的人拥有很多印有花纹的布帛、鱼类和盐。临菑(今山东临淄)也是黄海和泰山之间的一个都会。这一代人的民风宽厚、遇事不着急、通情达理,聪明又喜好议论,乡土观念很重,特别不愿意到处迁徙,不会聚众斗殴,但私下里暗中伤人却毫不含糊,所以经常有劫匪出没——这就是大国之风啊——司马迁真是高级黑啊。这里士农工商贾五民具备,反映出这里的产业齐全,经济发达,也因此,齐很早就出现了《考工记》这种反映当时产业发展的资料。
邹(今山东邹县)、鲁在洙水、泗水之滨,还是有周公的遗风的,民风好儒,礼仪齐备,所以当地人小心谨慎。当地纺织业发达,但没有山林水泽的资源,地方狭小人口众多,当地人都比较省俭小气,害怕犯罪、远避邪恶。等到邹、鲁两国衰落的时候,当地民风大变,喜欢做生意追逐利益,甚至比周人还要厉害。
关东地区的南部,就是梁宋地区。
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昔尧作成阳,舜渔于雷泽,汤止于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
鸿沟是中国最早开凿的连接黄河和淮河的一条运河,在今天河南荥阳,秦末楚汉相争,就曾经以此为界。鸿沟以东,芒砀山以北,属于巨野(今山东巨野),这就是梁国、宋国当年故地了。在梁宋地区,陶(今山东定陶)和睢阳(今河南商丘)也是当地的都会。陶也是当年范蠡发家的地方。上古的时候,尧建立了成阳(今山东鄄城),舜在雷泽(在今山东菏泽)打过渔、汤曾经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当地的民风还是有先王的遗风的,宽厚庄重、多有君子,喜欢耕种,虽然没有出产丰富的山川,但人们能省吃俭用,积蓄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