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是一档由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欢迎大家收看)
这一期来了位新客人,哦,应该说是这位新客人带着几位小客人一起来的。她就是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她的代表作有《我要作个好孩子》、《野蜂飞舞》等。和黄老师一起来到分界书屋的,还有岛上的几个小粉丝。
这几位小粉丝都是中山小学的学生,年龄有大有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爱读书。黄老师的书他们都看过,虽然对故事的理解不同,但是对书中的人物都能信手拈来。让黄老师吃惊,也让视频前的我吃惊的是,这些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都有写短篇小说的经历。
只能说,现在的孩子,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幼稚和单纯。有个女孩子说,她看了黄老师的《我想作个好孩子》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黄老师吃惊地说,这本书的基调是欢快和阳光的,描写了一个并不太优秀的小女孩金玲追求进步和成长的故事,怎么会悲伤呢?
小女孩说,她觉得书中表达的孩子身上的压力,让她感同身受。父母都希望自己作个好孩子,希望自己优秀,觉得“压力山大”。其他的孩子也说,每天做不完的习题,有的孩子从小就学英语,学跳舞、学弹琴,很少有玩的时间。
这点我很能理解,我们周围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吗?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大部分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被几个大人盯着,这个孩子是完全没有隐私的。从小到大聚光在这些大人的注视中,身上承载了几代人的期望,琴棋书画都要学,这个孩子,压力怎能不大。
像我们小时候,天天在外疯玩,不到吃饭时间不回家的自由,如今的孩子可能是体会不到的。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保护的太好了,一方面怪他们不独立,另一方面又不给他们独立的机会。可是,我们真的理解我们的孩子吗?
黄老师说写儿童文学有种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觉,既要把自己的思想完美地表达给孩子,又要让孩子能够读下去。希望能通过儿童读物带给孩子一些社会经验,把这个世界撕开一角,让孩子能够探出脑袋看看这个社会、人性、历史是什么样的。
如果他们在很小的时候能够接受这些,在长大以后,面对成人的世界,他们心里就有个压舱石,才会波澜不惊。
关于孩子的阅读选择,黄老师的建议是给孩子推荐的书要比他的年龄层次稍高一些,可以让孩子垫着脚往上走。比如,二年级的时候,可以给他适合四五年级的书,刚开始孩子可能不太能领会,但里面的故事总会在心中留下印象,切莫低估了孩子的心理成熟度。
余华老师分享了他儿子的阅读经历,在他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一是喜欢奥特曼,另外就是痴迷《哈利波特》。余华刚开始给儿子推荐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结果孩子看完后,吃惊地对爸爸说:“竟然还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看的书。”
之后,余华又让儿子看狄更斯的书。给孩子看的经典,一定要一步步来,刚开始读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把孩子兴趣勾起来。如果刚开始就逼着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孩子一下子就会对文学失去兴趣。
这让我想起来在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也想让孩子多看书,但是他喜欢看的都是爆笑校园之类的。我只好每天晚上在他临睡前给他讲书,慢慢地他也愿意躺在床上,边玩玩具边听书。那几年,我给他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格列弗游记》、《海底二万里》等等。
不知道这些书他有没有记住,反正,慢慢地,他的作文不再是流水帐,有了些情节起伏。
书籍,可以让孩子用他有限的生命去看到一个无限的世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阅读的环节,他的成长是不完美的。
正像苏童说的“孩子们的要求永远比你想象的要多一点,深一点,而且古怪一点”,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而帮孩子们选择应该读的书或者最适合读的书,则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
卢梭说过“人类正因为从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有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是引领一个国家或民族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甚至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塑造一个民族的气质和灵魂。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历史,从阅读开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沉重心酸的东西,而阅读可以抵抗成长中的恐惧,可以抵抗世界上的任何困顿和生活中的不幸。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