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医生服务
背景:
- 儿童的健康不同于成人的健康。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怎么做才能发挥孩子的最大潜能?
- 健康的概念在不断充实。
不仅身体健康,还需要心理健康(如何控制情绪,面对挫折,良好的社交能力等)。不仅有智力的发育,还有情商的发展。
- 目前的医疗割裂。
预防,疾病治疗,后期康复,父母疑问解答,儿童的发育训练等等目前各自为政,父母缺少一个整体规划和全盘考虑的机制
我们的解决方案:
儿童家庭医生考虑父母的意愿,提出合适的建议,帮助父母在建议执行阶段排除障碍,解决育儿问题。
儿童家庭医生了解儿童作为生物体的自身成长规律以及他身处的整个大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文化)对儿童适应性的影响,这样的全盘考虑,给出的建议和指导才能适合这个儿童---父母独一无二的孩子(哪怕是双胞胎也是不同的)。
儿童家庭医生会评估父母的执行能力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毕竟一个好的建议要能执行才能解决问题。父母的意愿,能力和心理预期都会影响执行。作为家庭医生需要和父母一起评估执行力,并在执行阶段给与支持和帮助。
针对人群:0-18岁儿童
服务内容:疾病诊疗,咨询(各类育儿疑问解答和指导),定期健康体检
服务方式:
- 基于全科医疗的家庭医生,提供全面和连续的医疗服务。
全面:提供一种全人的关注,包含小孩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育;生长的环境等
连续:关注小孩出生到18岁成人
- 基于循证证据的医疗理念,给出恰当的医疗建议。
充分考虑父母意愿,基于最佳的医学证据,结合医生经验,给出合适的医疗建议,帮助父母做决策。
- 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 提供育儿知识的学习
- 微信电话随访和互动,做到及时反馈
- 实体诊所和在线答疑相结合
对儿童保健市场的一些认识:
基于这两年的市场观察和亲身体验,儿童家庭医生服务的概念还比较新颖,即便北上广,以诊所形式存在的机构,按循证标准提供医疗服务的非常少,有也是最近这2-3年出现的,比如卓正,丁香,育学园,唯儿诺,天爱,知贝,怡禾等等。
家长对于这种新的就诊模式还不是太能接受,但对于原有就诊体验的抱怨非常强烈。
单纯的围绕就诊体验来改善的医疗服务会有很大的市场,也是整个儿科的一个重要痛点。但是目前的就诊仍然是医疗层面的多,即生病才找医生。冲着就诊体验去的客户,除了对环境服务有很高的要求,对医生的身份要求更高,通常追求三甲,主任等头衔。而对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并不看重。
儿童家庭医生的核心是内容和方式,全面的管理和父母的高度参与,使得用户在接受服务的时候需要不断学习。而如何完成父母的教育是推广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实体诊所+线上父母教育结合,才能高效实现儿童家庭医生服务的客户认可。只有就诊体验,而缺少患者教育,会使得父母无法理解一些重要原则,而失去对儿童更高级别的潜能培养和挖掘,比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生活自理,从容面对压力和失败)和良好的社交能力(与人交往,控制情绪等等),甚至包括如何理解儿童的潜能,如何给他提供支持,什么时候应该放手等等,都可以在儿童家庭医生指导下,在儿童学前教育开始前进行培养和引导。
儿童家庭医生关注的是与儿童生长发育的一切,而抚养孩子的复杂性和医学知识点的高深,让父母教育的挑战非常大。
如何通过设计帮助用户把这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从而实现易学易用,让父母看到育儿的效果,实现内在驱动。即我看到了好处,就想要更大的好处,就愿意付出更多。
儿童家庭医生与父母的合作越深入,育儿就越轻松,实现这样的目标,早期的信任关系建立非常关键。而取得信任的重要一环就是当父母遇到问题时,给到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问题,让父母看到效果。
而父母的教育更多是技能的培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即用户学了这些知识,他能完成什么事情,关键点是父母能做什么,而不是懂了什么?这个是整个父母教育的方向。形式可以是线上教育,线下活动,爸妈社群,就诊时的互动沟通等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育儿技能的培训。
设计使得人与人的沟通更容易。理解医疗服务更需要整体设计。如何让用户更容易理解育儿和医疗,需要设计师的高度参与,利用设计领域的知识,帮助儿童家庭医生传递复杂的医学概念,管理育儿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