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帝呆了一个学期了,怎么说呢,就我自己来说的话,感觉没有太强烈的所谓文化冲击之类,有可能是因为我在村里没啥好冲击的,也有可能是我接触的当地人相对还是比较少,也有可能是我自身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反正总之,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多人和事让我瞪圆本来就不大的眼,可能更多的感受还是:“嗯,美国(人)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我还是更倾向于接受,所以可能就少了点对比批判所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新鲜感吧。
我与一个来自马里兰(没错,就是那个空气又香又甜的州)的室友同住在一个两人间,我们之间的相处,怎么说呢,感觉有点像相敬如宾的“夫妇”?!我们在分享空间的同时,也在共同承担着打理它的责任。我们两个,感觉生活在一起还是蛮合得来的。两个人没洁癖,但也不是不喜欢干净,很少会把脏饭碗扔进水池里一天不管,或者是马桶里有异物没有及时冲掉,客厅里也不会乱堆个人物品等等。对于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两个人都还是比较自觉,至少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情打扰对方。虽然我们每天最多的对话还是:“How are you?” “I’m good, how about you?” “Good”,偶尔会一起出去吃饭,她请一顿我还一顿,偶尔抱怨一下想家和paper以及考试,偶尔我会在餐桌上给她留一块泡菜饼,偶尔她会在灶台上留下一条便签: “feel free to enjoy some cookies!”.但,我无法在她面前号啕大哭说我真的想家,她也不会告诉我她和朋友吵架了很郁闷,也许你会觉得我们的关系只是浮在表面,或许你会不解怎么和舍友的关系这么疏远,说实话我也有点小遗憾,或许可以走的更近一点点,但是更多的还是很感激,感觉很幸运,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点距离在我们之间,才能做到真正的互不打扰不冒犯,说真的,我还真挺喜欢这样子的室友关系,井水不犯河水,但偶尔也有小惊喜。
平时生活可以说是提前步入中年女性可能会是的那个样子,从以前在国内学校里忧虑,中午去哪吃,变成了,中午做点啥吃、冰箱里有啥。讲真,在来美国上学生活之前,在家从未完整的做过一顿像样的饭(之前翻微博,炒了个鸡蛋就觉得不得了还发微博炫耀),我妈一直非常忧虑我吃饭这块,本来我也是想更多寄居在食堂,但是去了几次食堂后发现,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真心可怜老美们的胃啊,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而他们整天汉堡披萨沙拉赛百味,好一点还有墨西哥饭和熊猫中餐(panda express)。刚过去的头三天,由于各种炊具和柴米油盐还没备齐,连吃三天赛百味后终于打消了学校食堂的念头,得了,还是自己做靠谱。
如果说这半年除了英语有进步,再就是我的厨艺了。因为这学期我的课也不是很多,也还都应付得来,所以能自己做饭的时间还蛮多。在微博上搜各种傻瓜美食做法,微信求救老妈,偷看舍友菜谱(偶尔换个口味烤烤鸡胸肉或者来个小牛排也不错!)等等等等,一学期下来仔细想想的话,做的重样的菜不超过五种,几乎每天都有研究一下新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每周必会去一趟超市,大书包和大手提袋一个都不能少,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拎。天暖和的时候还好,像最近大冬天的去超市(最近最冷的时候会有零下十一二度)回来的路上,真的是心酸,可恨的废柴公交系统,平时还好会10分钟一班,可是一般都是周末去超市,半小时一班车,有且只有这么一趟线路,错过一班就会很无奈了。现在回想起来,在国内除了住宿差点,在生活上真的是非常幸福了。
娱乐和社交活动大多都就是聚在一起吃饭了。吃火锅真的是幸福,为老美讲这是什么菜的时候也真的是语塞,啊反正大家吃的开心就好。除此之外,去过一次电影院,去了几次downtown转悠,偶尔吃吃美式早餐还不错。在科村的市里,随处可见被涂鸦成各式各样的钢琴,然后偶尔会碰上一些人在弹,走在路上忽然听到这样的音乐,也是小惊喜。除此之外,偶尔随着公寓组队去大型购物商场屯屯衣服啥的。有的时候也会做做蛋糕,pancake和小饼干,我爱厨房。
从在美国生活上来讲,还是蛮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