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阅读?
你可能会说阅读的原因很多。
阅读的理由的确很多,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它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影响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三观。
阅读带给我们的:
一如你对“贵人”一词的理解。台湾刘墉先生《成长三部曲》里说“贵人”并不专指那些地位身份优于我们的人,只要这个人对我们有所帮助,哪怕仅仅只是他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人都可以算作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并且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地位高低,都有可能成为别人对贵人。理解了“贵人”对含义,我们定会更多地去感恩和帮助我们身边的人,不卑不亢地做人。
一如你对于美好世界认识。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患上残疾,失明且不能说话,在一个失去光明的孩子的世界里,沙利文小姐通过手指游戏的方式教会她识字,她因此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感受到了事物的美好:每一个事物都有对应的名字,名字组成了世界;名字让每一个事物都富有了生命的意义。当我们也学着从海伦·凯勒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以后,普通的事物也会变得有灵性,世界也更多了被探索的意义。
一如你对不同的国度人们生活的看法。炎炎夏日,当我们在游泳池里,在电风扇下,在空调房间里,抱怨天气闷热的时候,新闻里面关于非洲一些国家人民生活的报道,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炎热夏季埃博拉病毒给非洲个别国家的某些地区的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些为抑制病毒扩散蔓延而前往支援的医护工作者的勇气和爱心。对比之下,我们不再抱怨生活的艰辛,转而更多关注当下生活的美好。
一如你看到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小说《flipped》(中文《怦然心动》),全书以男主人公布莱斯和女主人公朱莉独白的形式呈现,生动地写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和他们的心理想法。如果你也喜欢文字,是否因为作者创作角度的独特性而深受启发呢?
一如你阅读了简·博克、莱诺拉·袁的《拖延心理学》以后,懂得拖延心理的成因和对抗机制,开始审视自身,并对自己的拖延行为采取措施。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它可能是:
一个字;
一个词;
一段话;
一首诗;
一篇散文;
一篇传记;
一部小说......
甚至更广义上说,它是:
一首歌;
一个短片;
一幕电影;
一系列连续剧......
阅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到会走路,会牙牙学语,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
阅读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如果不阅读,你就不知道法国作家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里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他拥有最丑的容貌,但是却同样拥有最美的心灵。
如果不阅读,你就不会知道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乱世佳人》里面的郝思嘉,虽然她一生追慕艾希里,最终才发现真正爱的人是白瑞德,但是她的坚强、独立、不畏留言蜚语的性格特质,却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阅读者。
如果不阅读,你就不知道小仲马的笔下的茶花女,这个花容月貌被巴黎贵族争相追逐而盛极一时的“交际花”,从未真正被贵族认可,仍旧身份低贱而受人们鄙视,然而在与阿芒相爱以后,她便致力于追求纯粹的真爱。谁说风月女子无真情?
如果不阅读,你就不知道中国古代诗歌里面的“蒹荚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呈现朴素美好又诗情画意的画面。
如果不阅读,你就不知道大诗人李白除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般气势磅礴的诗词,还有“云想霓裳花想容”这般耐人寻味的句子。
如果不阅读,你就不知道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铁犁犁地,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火药,在北宋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明朝时期南美洲的西红柿已经传入中国,等等。
如果不阅读,也许你清楚古代中国诸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朱熹等人物,但却不了解心学大师王守仁,他一生不愿为官却无奈为官,不愿征战却主动请命,他亲赴战场,招抚与用兵相结合,尽量让当地百姓免于战争之苦。他沿水路至一地,百姓们皆前来迎接,并以手举抬这样最崇敬的方式,抬他绕城一圈,以表达感激之情。
如果我们不阅读,我们就不晓得,清代的曾国藩不仅组建了著名的湘军水师,他还著有《冰鉴》一书,书中记录了曾国藩根据人的面相来识人认人的一套准则。
......
阅读,让我们可以与作者对话;
阅读,让我们可以观历史人物而明智;
阅读,让我们可以感受文学作品之魅力;
阅读,让我们可以不远行而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美丽;
阅读,让我们可以,读别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便是阅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