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这是新世纪,信息轰炸,产业转型革新,万众创新,人人创业,我们恨不得能长出千手千眼来做事,识别信息,赚钱,创业,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帮助你通向人生高潮的知识,这类知识的共同特点——短时间获取,看起来有用,实践起来,更有用。我们先简称这类为干货。
干货很干,但又是必需,所以我们硬着头皮往下咽。
微信订阅了无数创业必备的公众号;
知乎上关注简称只盛产干货的大v;
书柜上聚集离成功只剩一步之遥的成功类学说。
我们紧绷的那根弦,轻轻一碰,铮铮作响。
干货虽好,吃多了,真的会上火。
首先,干货里面没有是没有杂质的,精华路过内里,吸收的寥寥无几。
产干货的程序:
1信息收集
2知识储备
3建构体系
4形成观点
5提炼干货。
在你省略前面四个流程,只靠花个五分钟时间来品读,领略别人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心准备的干货,你真以为你就吃透了,嚼烂了。得了吧,在一锅肉里,也没见你只吃肉啊,还不是就着青菜吃才更能体会肉味。你吃的不过是别人想让你吃到的,并以此来掠夺你的而已。
在这里,我毫不怀疑,有些干货的确很好,它不仅能引经据典,更能深入浅出,使人一下就被其吸引。可这并不代表,你也有这样的思维和深度。所以这类干货会给人造成一种我知道这个观点,所以我也能写出这样的观点。这是两码事好不好。
其次,就算你每天只花费半个小时来碎片阅读,每天也是六篇文章,一个文章至少三个观点,那也就是十八个观点。这个习惯坚持一个月,去除你心情低落拒接阅读的时候,也包括文章观点重复,一个月至少能接收两百个观点,你这么能,那还有时间在这儿看我写的吗?
最后,我们通过大学课程来看干货。是学生就会经常抱怨大学生活的许多课程没有用,这类课程大多是因为通向你所认为的成功干货太少。比如需要实践经历的纯理论课程:社会实践课,市场调研概论;致力于理论基础的理论课程,高数,大物,现代;以及洗脑模式连环播放的马哲与毛概。我不知道这是大学生受社会浮躁之风影响的原因,还是如今的读书与学习都只对功利而言。
你说写个文章,满满干货,点破你路途的迷津,高中语文知识完全得体,还需要去研究大学语文,古文言文,这不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吗?你说做职业咨询,归纳成功诸多因素的,也没见是名牌大学出身呀!
你看到的是别人平淡的表相,却忽视了别人纵横交错的经脉脉和孕育着的广博的内里。
我不反对通过碎片阅读来获取一些别人的观点和体验,如果能把他同化与吸收就更好了。但我更支持的是通过成体系的阅读来构建你的整个知识堡垒,祝你早日去火,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