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读书笔记里,大概讲了《零秒思考》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种在A4纸上做笔记的方法。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来归纳下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方法有效,也就是本书第一章的内容。
在思考浮现出来之前,头脑中首先出现的往往是我们的情绪。脑子中挥之不去的通常都是一些很负面的情感,比如担忧,担心,不爽,不知所措,总之不开心的想法在脑子中停留的时间会很长吧,而且会时不时的冒出来。
我们不是专业搞写作的,通常不擅长如何把感觉用文字表达出来,但作者建议只要直抒胸臆就足够了,不用太纠结遣词造句。在作者看来,如果能把这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很快地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将是很好的发泄手段。一旦把感觉抒发出来,心情就会好很多,思路也会清晰很多。通过记笔记,可以释放情绪,让自己能开始深入思考那些原本让自己顾虑重重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自我怀疑等,往往就属于这一类想起来就烦从而无法深入思考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通过把思维变为笔记的训练,还可以让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与别人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有时候我们说觉得一个人思维比较混乱,其实更确切得说实际上是觉得他的语言表达混乱。混乱的表达和混乱的思想,很难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一个人如果能流畅准确得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他的思路也是清楚的,当然也有些人能够一路滔滔不绝得瞎扯,这里就不讨论这种例外了。
作者随后提到了肤浅和徒劳无功的思考。肤浅的思考是没有按照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比如说要提高开会效率,那么必须讨论什么是“效率”,自己的用词是什么意思。徒劳无功的思考是指没有就课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探寻问题的原因,解决的瓶颈在哪里等。作者提到日本人不会提问题是从小教育的问题,缺乏思维的训练,大概中国人也是这样(也可能是偏见)。但是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而记笔记能训练我们深入思考,想出所有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排序。
作者说沉思默想和滔滔不绝都是误区。沉思默想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把想法记下来,就无法深入,想法出现消失,反反复复。而滔滔不绝呢,往往说出不合适的话,可能还会感情用事,只是在发泄情绪。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让人深入思考。记笔记就能避免这两个误区,让情绪得以发泄,思想也在记录中得以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