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老师的教育叙事,一直是很多年的关注对象,基本上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是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对故事的感悟和反思,揭示故事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或者教育信念。
另一方面,是在对故事进行教育性设定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品德构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这么说来,就特别吻合了王维审老师这部作品的目的——从教育叙事转向了叙事教育。
不论是教育叙事,还是叙事教育,都有一个相同的因素,那就是故事。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故事的教育呢?
~~
捧读着王维审老师的作品,深深感觉着,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是一个用故事的人,是一个研究故事的人。可以说,他成就了故事,故事也成就了他。
曾经说,让孩子的生命在场的教育,让孩子有所改变的教育,让孩子有所提升的教育,都是有故事的教育。
曾经遇到过一个学习困难的男孩,他的文化课学的一团糟,甚至是字也不认识几个。那时候,带着孩子们读绘本故事,每周一个故事,让他站在讲台上读给孩子们听。默默地做着,不去研究,不去追逐他究竟认识了多少字。
到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看到了他期末考试写的作文,满满的两页,虽然依旧有很多错~别~字,但是把我读哭了。
那个期末考试之前,从来没有批改过他的答题,但是这一次认真批改了,他的作文居然上了优~秀,语文成绩居然合格!
这样的一个过程,难道不可以说是有故事的教育吗?
~~
这本书里,特别吸引我的,是书里边故事银行的那个故事——让学生每天存一个故事,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感觉非常棒。
曾经,在我的教室里,有过新闻播报的栏目。
每个周一的中午,有我的辅~导时间,就让孩子播报自己周末或者上一周的“新闻”事件。
无论是什么事儿,通过学生的语言讲述出来,可以构成我们的新闻事件。
那一学年,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每个孩子的习作水平也都有很大进步。
这样的行为,感觉这和王老师的故事银行,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只是很可惜,一年的时间过去,这样的行为,也随着结束。
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当中,还有没有可能做起来这样的事儿,因为越来越感觉这语文课的时间少了,基本的课文就没办法学习完成,学校安排的越来越多的任务,也都没办法完成,课外的其他东西,越来越成为梦想,越来越成为奢~侈~品了。
说到底,故事银行就是一种积累,在孩子的生命当中形成积淀,就是一种莫大的功劳。
~~
如今的我,是如何规划或者正在践行有故事的教育呢?
去年到现在,正在参加着自~由~写作的中级课程,还准备把每天一段美文的朗读,列入到这一课程当中。
孩子们的语言相当干巴,表达能力相当匮乏,对于词语的灵活运用,对于修辞手法,对于多数近义词的相互使用,感觉都是一段空白。
每天朗读一段,应该也能够锻炼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借鉴能力,或者运用能力。
但就是不知道,能够不能够持续行动起来。
上一次给孩子们读书,《汤姆·索亚历险记》,遭到了孩子们的排斥,不知道这一次,能否把美美的一段文字,持续朗读下去。
但无论如何,我相信这样的做法,应当也属于在践行有故事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