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路上,偶遇我高中的同桌,当时他有急事,匆匆寒暄几句就离开了,很遗憾没能深入交流,因为我很想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收藏图书。
为什么要问他藏书的事儿,这要追溯到24年前。
他高一就是我的同桌,我们同桌了三年。他有一个爱好,就是收藏书。
他对图书的品相要求特别苛刻,比如这里不能折了,那里不能弯了之类的。我记得他曾教我一个挑书的方法,就是看书脊那个地方的胶,一定不能有洞,否则书翻久了就会断。
他看完一本书,这本书基本和新的一样,因为他是戴着手套看完的,甚至可以说,上面连他的一个指纹印都找不到,像刚印刷出来的一样。
开始我对他这种行为,不太理解,不就是一本书吗,至于这样吗?后来我在《余秋雨散文》中,看到一篇《藏书忧》,里面详细叙述了余先生对书的爱惜,甚至有一本书被朋友看旧了,干脆就送给朋友了,直接买了本新的。
余先生说,当藏书达到了一定数量,就会对品相开始关注,因为这些书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生命,就像自己的孩子,用想让他们体体面面,干净整洁。
我渐渐的理解了同桌。
近朱者赤,在同桌的耳濡目染下,我也渐渐被他熏陶,对书的品相越来越有审美。并且常常陪同桌去买书,还帮他肩负起挑书的重任。
同桌的书从来不外借,但他只借给我,因为我能理解他藏书的那份小心,他借给我的书,我看完后还给他,还是原来的样子。
后来我也买了不少书,也渐渐养成挑书的习惯,但我发现挑书,藏书,其实是一件特别累的事,当你特别珍惜一个东西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一个枷锁,让你难受。
我当年收藏了一套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非常爱惜,平时自己看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有一次家里屯了一些枣子,结果枣子里慢慢生出一些虫,这些虫专门在书上产卵,结果我那套书全被虫子污了。当时真是心疼死我了。
那么爱惜的书,就因为偶然的虫子,就毁为一旦。我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收藏其实真的没有太多的意义,可能你花了很多心思,但是很小的一件事就会毁了你多年的用心。
所以,现在我不太刻意去收藏什么,因为一旦你的心里有了分别感,你就很容易被在外的东西所控制,最后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
不如大气一点,对于在外的东西,看开一点,多看内在的东西,其实对我们来说,最值得珍藏的,就是我们这具臭皮囊,把他爱护好了才是最有意义的。当你过多的被在外的东西控制,你的臭皮囊就会受损。
哈哈,可能今天这篇文章,对于没有收藏癖的人来说,可能看不太明白,甚至完全理解不了。
但是从这件事,我也学会了理解别人,尽管有些事在你眼中,可能觉得怪怪的,或许真的没有必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虽然不一定对,但多一份理解我觉得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