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焦点讲师三期,漯河,坚持分享329天,(2017-11-24)
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通过在给学生上课和在做咨询时,我观察到,有时候确实是这样的,咨询师和老师必须要清空自己,不预设,要以中立非评判性的态度,空杯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来访者,做到尊重,耐心倾听,紧贴着对方,身后一小步的陪伴,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咨询师自己不能跑得太快。要停下来,等一等看看对方怎么说。不要自己去想当然,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其实不然。在焦点里,一直强调要学会憋住,稳住自己,不要预设答案,遇事憋三秒,让真相飞一会儿,慢慢来。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初一女生对我说,她在这次期中考试时取得了班级第四名,座位是按名次顺序自己挑的,当时我就想她一定会挑中间或者是靠前的位置吧,谁知道到了教室以后我找来找去,居然发现她坐在了倒数第三排靠墙的窗户边,刚开始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转念又一想,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吧。放学后,我和她聊天时就问她,这次你考的还不错,你把座位挑到这里了,你一定有自己的道理吧?我很好奇,能不能告诉我呢?她说,我觉得这里最适合我,坐这里就最好,比较清静,离我不喜欢的那个同学挺远的,我就愿意坐在这儿。刚开始我选中了一个位置,比我学习好的同学挑走了。我就退而求其次,自己找了愿意坐的位置。这和您今天给我们讲的《公鸡和珍珠》的故事,不是一样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原来如此!也正应了今晚在读书会里,读到的那句话,在尊重当事人语言表述下进行工作,别猜测当事人的弦外之音,因为那可能只是咨询师自己的诠释而已!
让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从孩子的言行中反观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完善自己,成长自己,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长孩子的过程中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和孩子并肩的这场幸福的旅程中,我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