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第一章感怀文献、第二章迷上考古、第三章神秘汉字 暂空待补。)
第四章 华表溯源
经过前三章知识准备,本章开始“小试牛刀”,沿着“华表溯源”这条主线实际开展历史文化研究。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不能不借助传世文献和考古发掘,然而无论文献还是考古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史书都是作者对过去人与事选择性记录,既做不到连贯也做不到全面,何况其真实性还是个问题。至于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全凭口口相传和神话故事加以整理,真实性无疑打了折扣。虽然考古不存在真实性问题,但是历史不会把什么都掩埋在地下。即便埋藏在地下,能否发掘出来是一回事,发掘出来能否识别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又是一回事。考古发掘出土遗迹和文物不讲话,对考古工作者是个严峻考验。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掘旧石器遗址两百余处、新石器遗址七千余处。考古工作者不畏严寒酷暑艰苦奉献,否则我们不会了解这么多历史文化知识,也谈不上写作《华表·中国》。然而,我又不能不说一些考古工作者知识不全面,缺少必要的历史文化学养,没能很好解读发掘出土的遗迹和文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书写历史的国度,史官制度至少可以上述到西周早期。武王去世,周成王还是个孩子,由武王四弟周公旦摄政。一日成王和弟弟叔虞在梧桐树下玩耍,随手拾起一片桐叶当作玉圭(符瑞)装模作样递给弟弟,抬高嗓门大声说:朕册封叔虞为诸侯。弟弟毕恭毕敬接过桐叶稽首谢恩,小哥俩玩得不亦乐乎。史官在旁把他们一言一行记录下来,天子无戏言,周公让成王兑现前言,留下一段“桐叶封弟”史学佳话。周成王把唐国故地封给弟弟,史称唐叔虞,春秋争霸的晋国由此而来。
历史是什么?首先从汉字构词学角度看:
走过青纱帐,眼前情景历历在目。
手里拿着书写工具(写字板和笔)把听到和看到的人与事记录下来。
不难理解,狭义“历史”是指有文字记录的过去。史书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什么都记录下来。人们往往把过去发生的一切都看作历史,无论有无文字记载。
当前呈现给世人两套风格迥异的中国上古历史:一方面是文献描绘得活灵活现的上古传说,未必真实;一方面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文物,不能讲话。当务之急,我国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应该花大力气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对传世文献进行去伪存真,对考古遗迹、文物加以解读诠释,从而呈现给世人一部既真实又好看的中国古代史。(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