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姐姐语音聊天。本来聊得很开心,可当我随口问及小外甥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姐姐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
姐有一对龙凤胎,刚好到了小升初的年纪。这几年,随着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成绩和性格,她很是操心。平时姐夫的工作忙,两人在孩子的教育上沟通很少。
“我真的太焦虑了,有时觉得心烦意乱,生活真的一地鸡毛!”
一个小时的聊天,姐的情绪一直很激动,隔着网络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助与焦躁感。
我安抚着姐姐,同时看到了书桌上那本有着粉嫩外表的绘本——《柔软的刺猬》。
这是本情绪指导手册,作者凯特艾伦是美国超人气插画家和设计师,特别擅长用写和画来治愈人心。最初翻开它,就被书中那些萌态可掬的小动物们迷住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关于焦虑、不自信、沮丧等糟糕的情绪,用“写与画”传递出自我疗愈的正能量。
也许,相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姐姐更应该先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问题。我准备从这书中帮姐姐一起寻找答案。
01焦虑,是可以被我们控制的
作者凯特从小就是个容易焦虑的孩子,几乎没上过幼儿园。面对父母的严格管教,她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更谈不上谈朋友。一度,她都期待自己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这个自我摸索的过程中,她慢慢懂得,应该去识别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再尝试解决。
姐姐因为孩子的教育焦虑,无形中把自己包裹在负面情绪当中而不自知,不如先跳出情绪,正确地认识:“它”从何而来?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焦虑除了让自己心情越来越急躁,能够解决问题吗?
当学会用正念的思维去认识情绪、接受它的存在,才能更好地从根源上应对问题。
02选择做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别人当妈妈,都没怎么管教,孩子却那么听话,那么优秀,我忙里忙外地为孩子操心,却在孩子面前不落好?”
因为教育孩子,姐姐一度变得自我怀疑,对自己能否胜任好妈妈的角色愈来愈不自信。
在凯特的绘本中,也给出了答案:学会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要肯定自己的付出。
生活中,哪一个妈妈是容易的呢?
我们常在社交媒体朋友圈,看到他人发的“子慈母孝”,岁月静好的图片,其实多是人家记录的“高光时刻”,却很容易让自己内心产生巨大的反差对比,从而出现自我否定。
作家李筱懿说过,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日常与别人的高光时刻”对比,那样只会是徒增烦恼。
姐姐需要思考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道都没有与他们有过很融洽地交谈画面吗?小时候的孩子不是天天地粘着要妈妈抱吗?
学会分析与正确的看待看己,不轻易给自己下负面的结论。
03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一开始察觉姐姐的情绪波动,我就把之前写的那篇关于会心理学的妈妈的文章,分享给她。
还没点开,她就不耐了,“这些鸡汤我看太多了,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老样子?我这个妈妈当的太失败了!”
这样的状态,我们平时也会有,就是在别人分享方法与解决技巧的时候,最直接就是抵触,根本没给自己一个了解与缓冲的机会。
姐姐自个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无形中影响到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最直接的老师。
所以,与其把自己沉浸在情绪中,不由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变:
1.靠外在的力量,和他人倾诉。姐姐和我聊过之后,明显心情变好了一些,其实这也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
2.内在的自我提升。多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先处理,记录一些日常自己的小进步。就如同姐姐说起自己和孩子们愉快沟通的时候,她的一天都是心情阳光的。
说到底,把握情绪的钥匙还是在自己手中的,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忘了,真正的自己要比感觉的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