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好久,内心有个声音一直在呼唤:必须记录每一天中有纪念意义的点滴,哪怕很小很小。这个纠结持续了近两周的时间,感觉每天中都有值得记录的点滴从脑海里闪过。但又在考虑现实,要不要开始每天记录,要不要把每天写的文章公开,为了给自己的心灵造一间安静的“房子”,为了积淀,决定写,无关乎别人怎么评价,无关乎任何现实利益,就为了纯粹地记录生活和工作中值得记忆的东西。
开启早,开启晚,结果打开简书,上一篇文章停留在2020.04.16,和今时今日马上一年吻合,自己把这定义为轮回。既然这么巧合,说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愉快而又享受的文字记录开启。
科学课在背诵试卷,孙铭恬嘟囔一句:学这有啥用?大家想着可能等待的是老师大发雷霆,结果我云淡风轻:有啥用?初中高中会学到地理、物理、化学,提前了解更广泛的知识。殊不知,心里在想:给孙铭恬点赞,为他能勇敢、淡定发出不同声音点赞。现在学生最缺乏的就是不会质疑,不敢质疑。虽然他当众提出质疑,我内心还是挺高兴,有个不同声音真不容易。只有敢于质疑的人头脑才会更灵活,不会被教条,才会更有创造性。
今天听了班主任的语文公开课:《两小儿辩日》,内心更是满心欢喜,为班主任用心备课点赞,更为孩子们的表现高兴。老师问个问题,大致是:关于两小儿辩日,你有什么启发?回答完还要生生评价。骆嘉仪说完学无止境;白伊扬说完敢于质疑;………互相评价阶段,周寒心敢于举手评价,老师说他又点结巴,接着他就又回答问题并再次示范读课文内容,最打动我的不是回答问题的内容,而是他们这种可爱、纯真的学习劲头,真学习、真思考、真质疑、真评价,一节课,感觉特别开心,隐约看到自己喜欢的课堂状态。其实今天下课,感觉到特别自豪,因为我们在努力影响学生,整个班风特别正,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反正我是对他们满心欢喜。我们在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教他们更多的道理,他们都能这么好,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教着一群读书的孩子,感觉很现实而又很滑稽。数学课题中的数学阅读在进行,孩子们在读,每天坚持的人不多,我们共读《数学在哪里》,和数学课本紧密联系。内心坚定这件事一定是正确的,对学生是受益的,读了和旁边班没有读,收获截然不同。我想也要督促自己每天读自己手头的书,反馈在群里,和孩子一起同呼吸,就发了一次没再坚持,惭愧,需改进。
今天“玩”了蓓蕾给她孩子的“数独”,其实一开始有点忐忑,她“请教”我,但是我不太会,心里没有底。今天上午问她要到卡片,一口气从29关算到60关。每一关都用黑色水笔画表格,红色水笔填给出的数,铅笔填需要补充的数。4个头像不好辨认,就用ABCD来代替。真的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确实没什么固定的规律,但是每一关都有突破口,需要顾全大局以及发挥数感,我就在想,每天带给学生两关数独游戏,学生肯定很感兴趣,同时也算我们课题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岂不两全其美,有这想法就要找时间行动。
每天晚上最享受的就是练习毛笔字的时光,无比享受这份安静,不用去照顾别人怎么看。只思考自己,每天只要练习,就给王锋老师反馈,一开始就是我发图片,他简单评价,后来他给我发有关篆书的文章,我仔细阅读,给他反馈想法,拍照给他我练的字,竟然有了一种远程上课交流的感觉,每次都能有所收获,很感激,这就是在向优秀靠近,在向自己向往的地方前进。
嘴里长了一对儿圆形溃疡,疼得像掉了一小块儿肉,忍着。继续练字,明天继续到“房子”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