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新闻新知|第06篇
如今的商业环境和几十年前比起来大有不同。在商品供不应求的年代,企业几乎不需要花什么力气来关注竞争,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之后,生产力的提高和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令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成为企业和产品胜出的关键。到现在,互联网的出现几乎改变了商业社会,传统的商业规则和竞争策略在新时代的竞争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在互联网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竞争,如何应对竞争呢?
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以及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的首席顾问合作撰文解答了上述问题。
在这篇名为《跨越新时代竞争的三大鸿沟》的文章中,三位学者从新时代竞争的三个特点出发,提出了新时代竞争给企业提出的三大挑战,并系统阐述了企业在面临这些挑战时应该采取的策略。今天的新闻新知中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如果你正从事和市场竞争、企业战略相关的工作,这篇文章一定能引发你的思考,帮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你对这两个领域尚未涉足,这篇文章则可能是你最近读到的关于这两个领域最前沿最系统的好文章。
作者开门见山向我们呈现了新时代竞争的三个特点:
特点一:竞争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竞争的主体从一个个具体的企业升级为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这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它们各自所代表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特点二:竞争的时间密度升级
新时代竞争下的企业三五年经历的变化可能比传统竞争下的企业数十年的进程还要大。例如,用车共享平台行业从出现、兴起,发展、竞争,到价格大战,再到合作并购,整个行业用几年的时间快进演绎了传统行业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完成的恩怨情仇。
不仅如此,企业间的竞争节奏也在加快,通常以三年为周期的企业战略规划似乎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适用,新技术的发展和新模式的出现让企业无时无刻都面对未知的竞争,企业家的掌控力和安全感大大下降。
特点三: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加大
在新时代的竞争之下,颠覆行业霸主、重塑竞争格局已经成为常态;更重要的是,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淘宝、微信到滴滴出行,兼具创新与抱负的企业带来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面对新时代竞争,作者指出企业通常有两类典型的对策。
对策一是应用归纳思维方式:假定外部商业环境存在的客观性并对其进行归类处理,重点是提升企业对商业环境模式识别和应对的能力。
对策二是应用演绎思维:假定新时代下的商业运行逻辑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要提升的是自身对新时代竞争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在新的理论框架指导下洞察竞争的本质,提升企业对可预测性、可塑性的掌控能力,并围绕其展开企业活动的设计。
作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的,就是这种演绎思维在新时代竞争中的应用。作者认为,要将上述演绎思维在新时代竞争中发挥好作用,企业必须应对好:1)统一商业语言;2)构建商业思维模式以及3)匹配执行活动三大挑战。
如何应用这三大迎战新时代竞争的利器,作者给出了系统和详细的分析。
1. 统一商业语言
商业语言的歧义是如何产生的?
通常我们会认为,企业内部战略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割裂是造成战略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但作者的研究发现,企业经营层内部对战略内涵的理解差异颇大,尤其是在企业的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中,这种理解差异造成了双方使用不同的商业语言来应对同一个问题。
更糟糕的是,在商业环境高度不确定、充满创造性可能的今天,人们对战略这个词本身的理解也存在不同,造成战略一词的解释力下降。
以上原因造成了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商业语言,给高质量的决策研讨、计划、准备、组织实施的制造出很大障碍,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成本和效率;更导致企业经营层对战略层面的思考难以深入展开,而逐渐蜕化成一种关于企业未来的务虚讨论。所以作者认为,在竞争新时代,为企业建立起一套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必须迎战的第一个挑战。
那怎样建立统一的商业语言?
作者提出了一个三层视角的理论,将战略清晰地界定在不同的层面,确保组织内部对战略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并且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一层主体是具体的企业。从企业视角出发的思维空间作者称之为战略空间,它由企业不同战略选择的自由度构成。
第二层主体是商业生态系统。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的思维空间作者称之为商业模式空间,它由企业在生态系统内不同商业模式选择的自由度构成。
第三层主体是商业生态群。从商业生态群视角出发的思维空间作者称之为共生体空间,这个空间是由企业对不同共生体选择的自由度构成。
站在不同的高度,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三层竞争空间的划分为企业认知和分析商业世界提供了框架。只有对竞争空间的熟悉,才能理解当前竞争的核心维度、关键控制点和竞争潜力等不同概念,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建立起一套高效统一的商业语言。
2. 构建商业思维模式
商业思维模式是企业经营团队对商业本质的分析逻辑或思考习惯,反映的是经营团队对竞争的洞察力与商业环境的判断。
作者将商业思维模式分为格局思维模式和生态思维模式。
格局思维模式
格局思维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对上述三个竞争空间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基础之上的。空间之上即为格局,企业需要清楚地认知到自身如何从三个空间获得竞争优势。对此,作者给出了两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从战略空间出发。企业先思考自己能解决客户的哪些痛点,发现竞争对手所忽略的薄弱环节,然后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逐渐扩展到商业模式空间和共生体空间,探寻外部须做何种调整来适应战略空间的变化。这种从企业内部到外部、从局部到全局的思考方式,作者称之为焦点思维。
第二种路径:从共生体空间出发。企业先看是否在生态群层面是否存在新物种出现或演变的可能,然后具体到商业生态系统中寻找到价值和效率最大化的方式,最后聚焦到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战略设计,这种从上到下,从宏观逐步聚焦到企业层面的思考方式,作者称之为顶层思维。
焦点思维是比较传统的思维模式,符合人们的思考习惯,但其以企业自身为核心,容易忽略外部环境的变化。相比而言,顶层思维有两个优势,一是从三层空间的视角能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机遇集合;二是企业可以更透彻清晰地看到自身业务的终局状态,这样就可以评估从当下状态到终局状态下的哪条路径最佳。
生态思维模式
生态思维模式关注的则是企业如何看待自身与商业生态系统中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新时代竞争的到来使得竞争的优势来源从单一的企业转向了商业生态层面之后,生态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
作者从企业对待生态系统的态度和商业模式的复杂度两个维度出发,对中美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两类不同的生态思维模式。一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美国纵向生态思维模式,纵向收购产业链上下的企业以弥补自身产品技术实力和用户群的不足;二是以人人网为代表的中国横向生态思维模式,关注与自身产业相关的横向扩展。
更进一步,作者指出,中美互联网企业的生态思维模式不同导致了企业走向不同的结果: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逐步走向“单一企业多样化,商业生态同质化”,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则会走向“单一企业专业化,商业生态多样化”。
中国的互联网生态满足的是围绕特定用户群碎片化的需求,更具柔性,以逐步演进和模仿性的方式创新成长;美国的互联网生态则是技术或产品驱动的、面向广大用户群体的结构化需求与供给,但柔性弱: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更容易崛起,也更容易被颠覆。
3. 匹配执行活动
新时代竞争的第三大挑战是匹配执行活动。
当竞争优势的来源逐渐从企业自身转移至其所在的商业生态,企业的行动逻辑必然也须随之调整。新时代竞争来临之前,企业行动的目标都是直接围绕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展开的,而现在企业的行动逻辑则要兼顾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使得所在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空间最大、成长的速度更快;
二是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提升企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最大化企业的价值;
三是节奏的把握,即如何平衡前两个方面的关系,企业须拿捏好“做大蛋糕”与“切蛋糕”的分寸,实现企业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
作者指出,通过所有权控制与业务活动控制两个维度综合使用,企业可以强化自身对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有贡献的总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发展的关键里程碑值得重视。首先是尽早达到最小生态系统。即生态系统已经能够在没有外力的支援下完成从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完整循环;其次是生态系统创造的整体价值规模快速增长。这里既体现在不断涌现出新的业务活动及利益相关方角色,也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本进入到生态系统中来,为生态系统持续注入活力。
新时代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商业竞争规则,要求企业从全新的商业语言、思维模式和执行活动三个方面来迎接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如果企业还停留在旧有的战略思维模式上,很容易被高度不确定的商业环境所淘汰。三位作者的这篇《跨越新时代竞争的三大鸿沟》,就是企业认清新时代竞争格局,开启新的商业竞争之旅的攻略。
喜欢就关注点赞鼓励一下呗^_-
【为时未晚】生命不能重来,人生总可重启,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