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最废的是嗓子,因为:
打电话,吼
电话会议,吼
腾讯会议,吼
孩子,也得吼”
刷到这样的朋友圈,深有同感,中年人不容易啊!疫情之下的中年人更是不容易。真不是不想躺平,是我们躺不下去啊!
之前也有小伙伴问我,觉得我的时间怎么这么充裕,都是居家带娃,你怎么不仅能工作,还写起了公众号,有什么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么?
其实不是的,时间大家都一样。曾经我也非常头疼时间管理,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也陷入过每天都忙但却不出成果的怪圈。
那我是怎么进化的呢?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经验。
我意识到自己陷入到低效率勤奋的怪圈之后,做了第1个动作,就是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我需要清晰地知道,我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
记录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很多时间都被浪费了。我以为我在认真写稿的过程当中,其实有大半时间花费在微信回复上。我以为我在认真找素材的过程当中,居然有大半时间是在浏览朋友圈,而不是真正找素材。当我特别累的时候,明明是计划给自己5分钟的休息时间,不知不觉却在手机上浪费了40多分钟,这宝贵的40分钟,却是在刷网页,刷完网页之后大脑反而更累,根本就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
是的,之前我就是这样的状态。
当我认真记录完自己的时间花费在哪里之后,我意识到了哪些事情对我产生了干扰,然后我就能更有目的性地做时间管理。
当然网上有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很多人也做了尝试,但你会发现有些方法在自己身上不奏效,这个时候其实你要先了解,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原因在哪里?知道了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第1个建议就是,给自己做一个时间记录,了解自己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就像我们管理金钱时,我们会记账。对时间,不妨也像对金钱那样,记记账,才知道自己时间浪费在哪里,你才能更好地做规划。
这样做过一段时间之后,你能够发现到底哪些事情对你造成了干扰,让你浪费时间。
你能够发现,一般干扰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内部干扰就是,其实没有人打断你,是你自己萌生一些想法,打乱了自己做事情的节奏,你自己主动耽搁了你的时间。
比如你写着写着稿件,突然觉得自己有点饿,然后打开手机,翻翻外卖软件,想看看中午吃什么,结果这一翻,一下花了十几分钟,而原本这些时间,你应该在认真写稿。
针对这种内部干扰我们怎么办呢?怎么去对抗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干扰呢?
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张纸收纳术”。当你有分心念头的时候,马上把刚才的想法写在纸上,有什么想法就写出什么来,把这种抽象的想法用具体的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你在不断书写的过程当中,你的注意力就会回来,你就会变得专注。
还有一个方法,你也可以尝试。
我们大脑经常会做各种各样的冲动决策,那么怎么去应对呢?很简单,让自己慢三秒,也就是当你有一个突然的决策的时候,让自己的大脑慢上三秒再做决定(例如吼孩子,吼完可能没有效果,还要花不少时间善后)。
刚开始练习时你会觉得很吃力,因为我们通常有一个决策立刻就会去做。比如我想刷会淘宝,我可能立刻就会打开淘宝。这种冲动决策,已经成为了惯性。这个时候我们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慢三秒慢三秒。当你做一个决定之前想一想,是不是真的要去做。
对抗外部干扰怎么办呢?外部干扰其实无非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把电子设备静音或者是关闭。
我之前写稿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想看看微信群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弹出对话就去回复,结果就是时间一拖再拖,稿件的进度越来越慢。然后就开始把微信全部静音,也还是受干扰,所以索性就直接关机。
抽出一两个小时,把手机关机,专注于写稿,效率就提高了,当你习惯了这种专注之后,再可以尝试把手机静音,看看能不能同样做到专注。
可能你会觉得这算什么方法,谁都能做到,但是当你真正实践之后,你会发现,最开始你可能需要强制关闭自己的电子设备,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不用关机了,静音也可以做到专注自己手头的事情。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实践,你会发现。就是手机不静音,滴滴不断在响,当你想专注于某项工作的时候,你也能够专注。
比如我自己,到后来的时候,写稿过程当中即便微信群里各种聊天信息,我也能做到不被干扰,甚至还能回复一些微信信息,之后回到稿件上,思路依然在线。
刚开始通过外力才能让我们专注于某一项事情,慢慢我们适应习惯了以后,即便这个外力消失,我们依然也能够专注。这个就是行动的力量。
对抗外部干扰,建议大家就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