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120天第140篇。
好妈妈成长团第二期第七天
【咨询感悟】
今天是母亲节,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想到自己也是孩子的母亲,同时联想到我的好多女性来访者,她们也是孩子的母亲。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平安幸福,所有的妈妈们都在竭尽所能的付出和努力,把最好的给孩子,把能给到的都给到孩子,甚至连自己做不到的,也在想办法给孩子。自己舍不得用的,舍得给孩子用;自己舍不得拥有的舍得买给孩子;殊不知,妈妈们一味的这样努力,却很难养育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孩子。
曾听说过这样两句话,只有自己拥有的,才能够分享给别人,反之,自己没有的就给不了别人。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如果把这两句话套用到妈妈这个角色上面,也就是说,如果妈妈没有的东西是没办法给到孩子的,只有妈妈自己先拥有的东西才能够给到孩子。
举例来说。一个深爱孩子的妈妈,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自信,幸福,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绽放的自己,于是这个妈妈就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做每一件事或者每一个决定的时候,总是先想到孩子或者别人,先考虑孩子会不会开心,孩子会不会喜欢,孩子会不会满意?如果认为孩子不喜欢不满意,那么即使自己想做,自己有这样的需求,妈妈也会果断放弃,转而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宗旨,希望通过尽量满足孩子而让孩子快乐,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而获得自信幸福。
那么当孩子接受到这样的满足后,内心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孩子会真的快乐吗?一般不会。当孩子看到妈妈吃着咸菜而自己吃着鲍鱼(夸张比喻)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内疚的、惭愧的、自责的,甚至会恨自己暗骂自己不是个好东西等等。但是孩子不太会表达内心的情绪,加上青少年对虚荣的追求,内心不断膨胀的需求就会形成不断的向妈妈索求的习惯,这样的互动方式,长此以往,就让孩子觉得要的理所当然,妈妈给的顺其自然,如此循环,孩子会不断地加大要的筹码,当妈妈觉得负荷不了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得很愤怒,对妈妈不但没有以恩相报,反而可能恶语相向,不断的攻击这个不能满足自己的妈妈,这样的循环下去,不但妈妈不会快乐,孩子也不会快乐。
孩子对父母是绝对忠诚的。父母们经常吐槽孩子不听话、不与父母一条心、叛逆。但其实,你只要耐心地走到这种表象背面,就会惊诧地发现:叛逆的背后赫然印着另两个大字:忠诚。孩子对父母,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忠诚。只是这种忠诚,很少有父母能够读到。
事实上,很多孩子因了对父母这种看不见的忠诚,自觉不自觉地复制着父母的人生,延续着父母的痛苦,传承着父母的命运,甚至连性格特征和身体疾患,都一脉相承。
孩子在高喊“我决不像你们这样活”时,潜意识里却在不断向父母靠拢,寻求认同。“长大后,我就活成了你”——这种影子般的忠诚,看似令人欣慰,实则细思极恐。但还是有不少孩子,无法走出“忠诚”魔咒,爱恨交加地与父母痛苦链接,无法感知理性的、独立的、成熟的爱,紧步父母后尘,重复父母的命运,过着自己其实并不想要的人生。
对孩子来说,无论叛逆,还是忠诚,潜台词都是一样的:爱与渴望被爱。越是父母之爱欠缺的孩子,越是会采取种种方式,努力去与父母链接。或是示好,或是牺牲自己的意志成全父母的期待,或是以糟蹋自己的痛苦模式让父母释放焦虑。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温暖感和安全感。否则就像没了根的树木、断了线的风筝,心无所依,茫然惶恐。
所以,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爱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走出父母的怀抱,拥有独立的人生。
而父母之爱欠缺的孩子,潜意识里却更难挣脱父母的影子。他们也许肉体离父母很远,但会在精神上与父母久久纠缠。父母始终是他力量的驱动者、情绪的控制者,难以独立。那些怨恨、愤怒、疏离只是表象,灵魂深处的深层联结才是内里。
孩子对父母的忠诚,父母要看到,要懂得,要舍得分离。不要对此视而不见。不要为此沾沾自喜。
传承优良品质和正能量是父母之责,但精神上的胁迫、灵魂上的控制,满足于让孩子活成你自己,却是非理性的。你会说,我意识层面上并无此意啊,我巴不得他超越我呢。但潜意识里对孩子忠诚的执念,更为可怕。
父母舍得分离,才能鼓励孩子从难以分割的忠诚里走出来,自我成长,拥有更独立、更丰富、更幸福的人生。他们也许仍然与父母相依为命,但精神各自独立,轻松愉快;也许天各一方,但仍然彼此深爱,且互致祝福。没有忠诚的羁绊,也并无背叛的惶恐。到那时,你会发现,孩子走出父母的影子,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祝福天下所有妈妈快乐!
2020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