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了一期心理戏剧工坊,由大不同剧社举办,邀请的是以色列著名导演哈南·思尼尔(Hanan Snir)。
第一、心理疗愈与戏剧的碰翻?
在宣传内容里面,是这么介绍哈南和心理戏剧。
他曾是彼得·布鲁克在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的训练指导;
他曾是贝尔谢巴市立剧院的常驻导演;
他曾获得 2015 年以色列戏剧终身成就奖;
同时他也是认证心理治疗医师,推广心理戏剧的应用。
心理戏剧是一种通常用于团体的治疗方法,是最强大和独特的心理治疗形式之一。因为它采用戏剧技巧方法,如:角色扮演、戏剧化、场景和独白,为个人或团体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探索和解决个人问题。
哈南说:你不需要任何表演基础和天赋,没有任何年龄、背景的限制和要求,你只要准备好去体验就可以了。这里没有观众,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这一下打动了我。之前有段时间对于戏剧有所兴趣,而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治疗也是未来想要学些的一个方向,但没想到两者可以有所结合。究竟戏剧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可以碰撞出什么火花?
第二、心理戏剧的主要元素
在本次工作坊里,我们以24人作为一个团体,加上哈南老师作为“导演”角色进行运作。
当一次新的心理戏剧开始之前,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自愿提出自己的问题,先做一轮小分享,向团队中的每个人介绍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大致的背景。然后由团队投票,或者课题贡献者本身进行商讨,决定选择哪一个课题作为本次戏剧的主题。
在三天的工作坊中,我们一共做了三次心理戏剧,每次具体的设计有所不同,但以下五个元素是基本不可或缺的:
1.舞台 - 戏剧发生的场景,根据不同主题进行设计和布置
2.主角 - 在戏剧中扮演主角的人,他的问题将在戏剧中被讨论和解决,他的经历是整个团队关注的重点
3.导演 - 本次团队的领导者,也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将协调和引导整个过程
4.替身 - 在过程中扮演主角替身的人,来表达主角自己无法直接表达的感受或观点。来自于团队,是戏剧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5.听众 - 所有心理剧的参与者,承诺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并且绝对保密的环境。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担任潜在的主角的角色或者共同治疗师。
Moreno defined “five instruments”:
1.Stage- a designated area where the dramatic action takes place.
2.Protagonist- the person (group member) playing the principal role in an enactment, his experience becomes the central focus of the group.
3.Director- the person who facilitates the process of the enactment, he is also the group leader and therapist.
4.Auxiliary Ego- group members who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protagonist’s enactment; significant others, double mirror and personal symbols.
5.Audience- Group of individuals who commit themselves to provide a safe, warm and confidential environment for all its members. Each group member is a potential protagonist and co-therapist.
第三、如何构建一出心理戏剧
心理戏剧不同于即兴表演,是非常结构性的一种戏剧表演方式。
从具体的执行流程来说,一般会经历以下的流程。
1.热身 - 导演邀请团队成员进行一些分享与交流,
2.选择主角 - 想要让自己问题作为戏剧主题的人可以自愿提出,由团队做出选择。
3.对主角的采访 - 快速了解主角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戏剧流程进行呈现
4.表演 - 在舞台上设计戏剧场景,引导主角及其提升进行表演。重现经历,选择关键角色的扮演者,具象化问题,角色互换,情绪宣泄等
5.结尾 - 表演的终结,必须达到一个积极的产出 - 行为上的改变,或者对于个人经历的修正。
6.分享 - 团队成员与主角分享个人经历,被本次心理剧所激发的。但不需要给主角建议,也不需要有所评论。
1.Warm up- director; group; protagonist.
2.Selecting protagonist- self appointed and approved by the group.
3.Interview- as short as possible. Leads to first scene.
4.Action- dramatic scenes acted by the protagonist and auxiliary ego on “stage”. Exposition, concretization, role training, role reversal, catharsis, surplus reality.
5.Closure- termination of the enactment. Must have a positive outcome- behavioral change, corrective experience.
6.Sharing- members of the group share with the protagonist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inspired or provoked by the psychodrama. (no feedback, no criticism.)
第四、对于同理心的重新认识
在整个流程中,印象最深等是哈南导演一直强调的Empathy(同理心)。
因为这是哈南本身主要研究的课题。他认为“同理心”是戏剧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如果演员对他扮演的角色没有同理心的话,他不会认同这个角色,也就无法诠释这个角色。这也是对我自己启发最大的部分。
参加工作坊另一个主要的目标,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特别困难的课题,而恰恰是希望帮助身边很好的朋友解决她们最近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但在今天之前,虽然和朋友有过很多的沟通,但都是缺乏同理心的。 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别人的问题,去评判别人的境遇,然后给出自以为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一旦朋友无法很好的接受自己的建议,自己甚至会很懊恼说,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问题你都无法正视,也不拿出积极的行动。
而在本次工作坊中一次“替身”等的环节,让我明白了要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多么困难。当我站在主角身后,我的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我尝试用第一人人称来表达她的感受。面对着面前这么多的人,回忆着她描述问题时忧伤而纠结的情绪,感受着她的问题此刻也是压在自己身上那般,说出来的话语不禁也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在过去经历过一些困难的时刻又为自己寻找到精神力量之后,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相对内心比较坚强的人。但在这次练习中,当自己想要把这份坚强传达给主角的时候,却发现当她内在并没有那么坚强的信念支持的时候,叫对方要勇敢面对的话语,其实都是一种伤害。当我的主角让我不要让她再坚强,她此刻无法承受的时候,她的悲伤让我明白了自己过去对身边人的各种建议是多么的自大轻狂。
这世界上99.99%的人,在面临问题时候,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当我在做完一次替身练习之后,似乎也体验到,即使认为自己内心已经十分强大,在面对外界的种种,不管是他人还是他人的意见时,其实潜在还是有一丝丝的不安。而相信在自己面临困境时,这种潜在的不安肯定会扩大,要真正去克服和拥抱这些不安,需要勇气,以及比自己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
今天之前,面对困境总是很着急,希望快速可以得到一个解决方案,恨不得一切可以马上变好。但今天之后,才真正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具体的情况,即使意识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也只能一步步地走,可能走的快,也可能走的慢。
真正地爱自己,或者爱别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完成这趟旅途。看看窗外的阳光和这个美丽的世界,不管旅途有多远多久,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