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题猫
图|源自网络
—START—
昨天傍晚去超市,马路上有一块废弃的木板,上面布满了朝上的钉子。我不经意的走过,不经意的撇了一眼,又不经意的记起老爹之前说过话“自身安全条件下,顺手的小事就当修德行了”,特意的退回去捡起了那块浑身是锋利刺芒的木板。
上个月,一老大爷救落水小孩前拍照,最后孩子未被治愈成植物人,小孩家长强烈谴责是由于老人延误时间所导致。
无独有偶,2018年一位60岁老大爷救落水女孩,拍照被母女指责想出名想红。
网络评论也是两排争论,评判不休。
就以上具体事件而言,个人认为,一个60多岁的老大爷,“想红想出名”这猜测未免有些有点可笑了。换而言之,你小姑娘画个漂亮的妆、扶个老奶奶过马路都得发个朋友圈,人家老大爷拍照怎么了呢?
批评者中必定有一腔热血者,相信大部分人在紧急情况下也确实会立刻救人。然而自己的正义你自己可以去实现,但却不可以用你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况且还有极一小部分人是“己所不欲,专施于人”的双标者,专门引战网络舆论和暴力。
抛开具体事件,这些善举之前的行为,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大批的人只根据表面下定义、贴标签,想一个3岁孩子一样只看表面不问其所以然。
80后、90初上学时学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舍己为人”,“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现在课本已经改了,“救人前想想自己是否会身陷危险,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救”。
以前做个好事,会得到夸奖称赞,当事人还会不好意思。先在做好事被人说“摆拍”“想红”“假惺惺”,并且确实很多的摆拍,比如“暴力慈善”和短视频上的那些善举。
前几天五一去山中寺庙,因路偏远崎岖,只有一趟公交车。下山后人很多,还有很多六十多岁的大妈,本来想着如果有座位就“发扬一下风格”,实际却是大妈们如战士一般所向披靡,本来在车门口的我根本上不去。
以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善举很可能不得善果,这是直接原因;整个舆论带起来的风气、和快节奏生活下变化的性格是根本原因。
网络上的“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不是毒鸡汤,而是真是写照。
当第一个“扶老太太被讹”事件(据后来考证,真实情况并不是网上所说)出现以后,很多东西就已经开始变了……
—END—
(物欲横流的世界,让我们以书会友)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话题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