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需求是区别于生理需求或者基本生存需要而言的。例如,饿了想吃东西属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想吃美味的东西,得不到还心存不甘和焦虑就属于心理需求了。遇到美味,即使已经有了饱腹感,为满足口舌的快感,仍旧吃个不停,直至吃的胃口难受为止,进而让内心有一种满足感,那也超越了生理需求而进度到心理层面了。再比如,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或者办公工具,方便我们联系相关的人和处理事情,这属于基本的需求,但只要一有空闲就看朋友圈、刷抖音或者做些其他的事情以填充自己的空虚感,甚至有些人没有手机就会无所适从,那就是心理需求了。
在实际生活中,关于心理需求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我们的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有些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良好的习惯,但有些确实明显的损害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酗酒、吸烟、熬夜等,很多人明知不好却难以彻底改掉,久而久之对这些习惯形成了心理依赖。心理需求除了我们通常理解的“欲望”之外,还有一部分心理需求是我们从内心对某事产生抵触,其表面上是一种逃避行为,但实质上也是心理需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是我们都痛恨的拖延症,造成拖延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内心对要做的事情存在一种抵触心理,主观上不想去做,可能那件事会让自己变得不舒服,或者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总之是自己不愿意去面对,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理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是纯粹的心理需求,比如一个人在财务相对自由或者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追求成功、执着名利、实现自我价值等等,这些貌似更高级、更容易被大家普遍理解或认同的追求,已经完全脱离了我们为了生存必要的需求范畴,属于纯粹的心理层面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感之后,去理所当然地追求所谓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这是人类的天然属性,无可否非。
有人会问,心理因素如此微妙和复杂,如何区分心理需求和生存需要呢?其实这不是一个可以有明确界定标准的问题,心理需求往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是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水乳交融,就像我们购买任何一件商品,都不会单纯只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一定会衡量性价比、品牌、舒适度等等,这些因素的考量其实已经融入进我们很多心理上的诉求,加上每个人的基本诉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很难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但有一点应该可以形成共识,在当今物质供给相对丰富的时代 ,我们的心理需求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也可以说,我们每天面临的压力和辛勤奔波,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遍布在每个人心中的心理需求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也带动了科技的进步,甚至是让整个人类朝着更加文明、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心理需求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包括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对资源的争夺和掌控,大到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引发的局部战争,小到企业之间、组织之间进而到人与人之间的尔虞吾诈,欺瞒抢夺等行为,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让所有人的内心都曾有过纠结、茫然、痛苦、无奈的体验,这些不良体验又进一步加剧了心理需求的持续蔓延和增长,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心理需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深究起来,似乎又变得异常复杂。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发展进程和它有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的各种冲突、战争、侵略归根结底也都和人类的心理需求相关。尽管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百年来,科技进步似乎让人们觉得无所不能,但唯独我们在心理上进步似乎微乎其微,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对内心的困惑显得束手无策,很难置身世外,给自己内心保留一片净土,甚至还对心理需求导致的问题起到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作用。
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心理需求如果任凭其蔓延和升级,必将产生滚雪团效应,不可能无限的增长,总有崩塌的一天,那么最终受到伤害的必将是我们自身。我们先不要寄希望于找到一个方法去终止心理需求,因为这种期待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心理需求,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方法,人类历经苦难的命运不可能持续了几千年。我们当前力所能及的,先清醒地看到心理需求给人类带来的这些伤害和灾难,看到危机的存在,对这种现状有一种慈悲和不满,然后充满热情地去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机制、性质和根源,也许,才有可能发现心理需求这个披着天使外衣的魔鬼到底对人类做了些什么。
看清,也许就有了终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