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批孩子,而不去指引他,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影响智商、情商。
总会有那么一些家长,他们总是不会或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候孩子就成了他们的“撒气筒 ”。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幸福感有50%来自于童年,童年的幸福如此重要,可父母在情绪失控时拿孩子当撒气桶的例子又比比皆是,这和贫穷富贵文化高低无关,这只是父母的习惯和品性。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孩子被莫名其妙的批评,既不敢反驳你又不知道错在了哪里,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处理,因为根本不知道错在了哪里。
有一个实例就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让我帮他拿一样东西,我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但是我记得我不知道他放在哪里,就问爸爸“它在哪儿?”,爸爸是那种并不是特别生气的语气跟我说:“在街上。”,我真的就去街上找了,没找着,回来的时候爸爸非常生气,但又自己跑回房间里去拿了,可是自始至终,爸爸从来没有向我解释到底为什么那么说。从那以后,我只能依靠爸爸的语气来判断爸爸说的是真话还是反话,可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判断。
孩子在小的时候完全没有判别意识,家长这个时候在引导非常重要。儒家学说认为“人性本善”,道家学说则认为“人性本恶”。如果任由一点线怎么上去分享了,其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是非善恶观主要在小时候形成的,父母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尤其是在中国式婆媳大战的氛围中,如果妈妈可以与婆婆保持良好关系,使得孩子不仅享受到父母的爱,同时也享受到爷爷奶奶的爱。在这样全方位爱的环境中长大,相对于妈妈控制着孩子不许找奶奶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不幸福吗?
总批孩子,影响孩子的智商情商发育。有时候还是做的不一定错,只是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的方式去做,这个时候会挨批评;有时候,父母说的是反话,但是孩子并听不出来,而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他的确是做错了,但他不知道父母说的本就是错的,这时候也会挨批评。与同龄孩子相比,批评多于引导,智商能不低吗?同上面所说一样,父母情绪不佳,孩子就被莫名其妙地批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因为你并没有告诉他错在哪里,也没有告诉他如何去处理。有人说: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但是孩子连一个模板都没有,怎么学会?指责和抱怨都是不良情绪,他们会传染。高情商的人只会做有意义的事情,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显然经常批评孩子的父母,并不属于高情商人群。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不在高情商范围内的父母怎么教导出高情商孩子?不如从控制情绪开始吧!
有一类人群有这样一种“病态”心理,就是自己受的苦、受的累、受的罪,等自己熬出头时,一定让下一代新人受同样的罪,只有这样心里才畅快。不论新人是自己的下级、学员、甚至是亲身骨肉,绝对不心软、手软。这道理确切是在我大二时体会到的。在大学我报了一个跆拳道社团,升大二后留社,然后与我同届的同学升为社长,特别明确的告诉我们“好不容易熬到社长,下一届的新成员一定要好好虐一虐他们”。果真如此,那届大一练的挺累的。之后我在亲戚朋友口中听到他们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告诉我或自己孩子又或者是其他朋友说:“我是这孩子这么大时,早就会……”我总会和社长的话联系起来。但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做一个所有跆拳道教练中最善良的一个,所有父母中最和蔼的一个?为什么自己受过的罪一定要让其他人再受一遍呢?当我们对世界亲和一些,世界也会温暖拥抱我们!
教育出一个品性良好、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是作为父母最大的骄傲。哪怕只是为了这一份骄傲,稍微控制一下我们的情绪吧,至少在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