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真相,事情通过媒体的选择性转述也一定不是是我们看到的本身。
先看一张特别经典的图片,大家肯定不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你看的是左边的版本,还是右边的版本。
不管什么版本,第一次你肯定就相信了吧。颠覆你心里的版本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媒体(包括很多自媒体人、博主)太清楚当下的舆论情况,什么样的内容才更吸引眼球,他们做的只是找到可以佐证自己想表达的立场的所有证据,用极具情绪化和偏向性的语言串联在一起。
立足以获得关注,已经大于对事实全面追查的渴望。这样的生存方式最好的战场,就是微博、网站、客户端。
每天可以发很多次,追求实效性缺乏斟酌,一发出去,瞬间可以煽动无数网友的心,一不小心就上了热搜,今天的关注量又达标了。
而很多买账的网友,为了拼命挤上热门评论,未经思考,先写再说,要么踩要么顶,不写就来不及了,几千个点赞才是王道。
引用之前英国公投脱欧的例子。
脱欧之后,许多媒体转载消息“英国脱欧后,Google搜索结果最高的问题是:脱欧意味着什么”,以此来讽刺英国民众的无知。
但这个来自华盛顿邮报的消息,原文是“脱欧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搜索量猛涨三倍”。只是一个相对值,远低于权力的游戏的搜索。
那么到底是多少呢?不到1000个英国人。
好了,你知道我一定会说微博上热搜的事情的。
霍顿说了一句drug cheater ,几乎所有人都爆发了,他本人也承认这只是“商量好的战术”。
正方的网友们的爆发,从孙杨只为了治病,到澳大利亚泳队集体服药未必干净,到澳大利亚整个国家,极大地带动了围观群众的情绪。
但是正方不会去注意,四年前的澳大利亚泳队服用的是镇静剂,自己爆出(因为他们国内不允许),而这个药,并没有纳入国际规定的禁药范围。
迁怒到整个澳大利亚的网友们,因为20公里竞走的铜牌获得者,澳大利亚运动员,在颁奖仪式上他迷弟一样看着冠军王镇并鼓掌好久,开始评论“原来土澳也有好人”。
然后是汪顺“插刀教事件”。
豆瓣一个帖子爆出汪顺在背后用极其粗鄙的语言骂孙杨(但是很多人一定都看不懂截图里的内容只信了网友的归纳),想让孙杨输掉比赛,但是人前和孙杨都互称兄弟,比赛结束后其他3名接力的中国选手不把躺在泳池边的孙杨扶起来。
正方的网友观点基本是:说话怎么那么脏啊,怎么一点国家荣誉感都没有,背后一套人前一套两面三刀人品一生黑。
但是正方的网友也不会去思考,就在前段时间,一篇《女生污一点才可爱》的文章被转出了100000+,内容和截图里的半斤八两吧。而每一个人,职场上、寝室里、生活中,真的没有在背后说过任何人坏话吗,在老师、老板面前,多少次不得不说,我们挺好的。
当一个人批评你的时候,可能是对方脑残;但是不止一个、不止一次地批评你,你自身应该也有很大原因。秀于林而风摧之,木又何辜。
在截图里,时间最早的截图是2011年,也就是说过去5年了,孙杨那年20岁,而汪顺17岁,情商都不高,特别容易血气方刚地讨厌一个人,因为讨厌,希望对方处处不顺心,只是关联到了国家荣誉感、团结上,似乎成了不能原谅的事情。
而这5年,他们真的没有和好吗,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至少泥石流傅园慧总是去他们俩的微博下凑热闹。
只是想说明,当所有人的观点都带着情绪化倒向一边的时候,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不要轻易站队,后退一步,仔细想想,你对这件事情的了解程度已经到了有足够发言权的地步了吗?
当然,我也没有足够了解,只是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我尊重每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的理性观点。
影响媒体信息的因素太多了,政治、资本、信念、利益,甚至打着自由、话语权、有新意的旗号,发布没有佐证的信息。
是啊,这太可怕了。
但是更可怕的不应该是你面对互联网,毫无思考地轻信,并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