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整理2019年全年总结的关键词时,无意中在印象笔记中翻看到十年前的年度总结ppt。
十年前,那是我还在另一家A公司工作。
在A公司的主要是从事软件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6年。
在A公司做了两三年项目管理后,发现自己软件研发的能力丢失了,彻头彻尾的变成了项目管理人员。
其实是很可怕的,虽然我有技术背景,又有大项目管理经验,除非往管理层爬,否则职业生涯就基本上停滞了。
国企往上爬,一般是需要些关系和背景,这方面我都不具备优势。
2010年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尝试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通过投简历,去了几家大公司面试,大多数都不理想,主要还是待遇没办法较大的提高。
既然找工作不行,那就考虑换一个方向,也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打算从事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咨询和建设方面的工作。
当时花了一万多,参加了相关的培训,请的老师讲的不错,也提供了不错的实验环境,我也认真学了一段时间,可是当真正要在转行的时候,发现自己有比较致命的硬伤,一是对英语有要求,二是年龄实在是偏大。当时我们参加培训一些同学,英语口语好,又年轻的,确实比较容易地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2010年总结的ppt,让我想到了自己职业瓶颈,以及如何突破所做的努力。
10年后的今天,再看到这些,感慨很多。
这些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己职业规划的问题。
我记得我的一个搞研发的领导,绝顶聪明,不太想搞研发,觉得太累,压力又大,不如前端的风光,尝试换到前端搞市场和销售,后来因为国企复杂的人际关系,最终被打回原形,老老实实继续搞研发。
现在回头看看当初走的路,其实还是眼界太窄,很多事情想得简单,还有,最关键的是,总觉得搞技术没啥出息。尤其是有几年,国内媒体把搞编码的称为蓝领,纯搞编码的公司也称为“蓝领工厂”,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浮躁的气息。
后来随着BAT大厂兴起,技术成为BAT的核心竞争力,码农的待遇这几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家层面也意识到需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完全依靠国外的技术,这种局面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目前我已经过了往管理层爬的黄金年龄,唯一能够稳当往前走的,只能是把自己的技术老本行捡起来,打造自己的专家形象,这个才是自己后面十几年职业生涯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