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一遍仙履奇缘,许多已经模糊的片段又重新变得清晰。仿佛又亲历了自己作为至尊宝的一世,回到了500年前,千辛万苦的找到了白晶晶,却看到了紫霞仙子在自己心里流下的一滴眼泪,又走上了戴上金箍化身法力无边的齐天大圣的结局。这结局本来也没什么不好,当年释迦牟尼如果没有在出游三城门时看到老病死三苦,也必不会有后来的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正是因为自己有了种种遗憾,所以不欲人世重演种种遗憾。正是因为自己见识到了人生苦谛,所以不欲众生苦海中沉沦。至尊宝看到了500年间的因果轮回,才领悟了三藏取真经的意义,才得以大彻大悟一心皈依佛门。这也让我想到说出“与其执着于私情,不如心系天下”的北窗伏龙曲怀觞。这里的执着其实用执迷更为合适。因为易中天说禅里说过:“破执,不意味着不执着。执迷于执着,是执,执迷于不执著,也是执。”若非为了私情,又岂会放下私情顺应天命慷慨而赴死?我心念之人在时,岂可让这世间洪水滔天。我心念之人去时,哪怕这世间洪水滔天。当然世上还有另外一种人,只因自己心中有恨,为恨意所折磨,便要这恨意世世相传,欲让世人皆尝遍其苦。至尊宝无疑是前者。然而这大彻大悟的背后总是让人不胜唏嘘,因为成就大我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小我的牺牲。而和小我相关的一切,都只能是成为大我的垫脚石,成为过眼云烟。包括紫霞。。。
醒悟总是来得太迟,我们从来不会明白自己的心意。至尊宝回到500年前,以为自己要找的是白晶晶。所以在盘丝洞中,菩提老祖告诉他:“你昏倒的时候,叫晶晶这个名字叫了九十八次。”至尊宝淡然一笑道:“晶晶是我娘子。”笑中隐含着的,是于情于理本该如此。然而菩提老祖紧接着说:“还有一个名字叫紫霞的,你叫了七百八十四次。”至尊宝一脸错愕,将信将疑间出神的望着眼前的空气。 “紫霞只不过是我认识的一个人。我以前说过一个谎话骗她。现在只不过心里面有一点内疚而已。我越来越讨厌她。我怎么会爱上一个我讨厌的人呢?” 是啊,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不觉间,那个人,在自己心里竟然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如此,没有一件事情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开始发生。然而良心是不会说谎的,也偏偏这良心,紫霞仙子能看到,白晶晶能看到,却唯独至尊宝看不到。所以至尊宝要春三十娘把他的心挖出来。
至尊宝最终戴上了金箍,变成了齐天大圣。也不知道是谁定的规矩,就不能沾染半点人世间的情欲。仿佛有了小爱,便无大爱。有了小我,便无大我。这大爱竟容不得小爱,这大我也竟容不得小我。这算得上是哪门子的大?金箍是可怕的,纵然是法力无边的齐天大圣也承受不住金箍所带来的痛苦,任紫霞随风远去。一切复又尘归尘,土归土。青霞回到如来佛祖前安心于做一根灯芯。师徒四人重又踏上取西经的征途。只是紫霞,再也回不来了。
可怜的是唐三藏最终取回了真经,众生却只痴迷净土宗。现世有大慈大悲,千手千眼,千万化身的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来世有往生极乐净土。而这一切只需要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实现。还要去研究什么阿赖耶识干嘛?就算研究懂了又能怎么样?能成佛吗?不能,那不念也罢。既然如此,又何苦去取西经.
六祖惠能接弘忍衣钵时说:”众生的本性原来清净,众生的本性不生不灭,众生的本性具足佛性,众生的本性不可动摇,众生的本性包罗万象“。然而试问,能成佛者几何?能明心见性者,又几何?至尊宝尚可以剖心观心,那你和我呢?
易中天说禅里,讲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个差役押解犯罪的和尚去外地服刑。每天早上清点人数,包袱、雨伞、和尚、我。和尚掌握了规律,就在某天晚上把差役灌醉了,剃掉了他的头发,再互换衣服后逃之夭夭。第二天差役醒来后照旧清点人数,包袱,雨伞,再看看镜子,指着自己的鼻子,和尚。然后目瞪口呆,“我呢?我怎么不见了?” 小时候也听过这个故事,不过当时权当做一个笑话来听。怎么可能有人连自己都不认识呢?如今再读,却又发现,我不见了这种事情,竟是再正常不过了。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关于‘我’的。有一次某位僧人向兴善惟宽请教:“请问大和尚,道在哪里?”惟宽说:“就在眼前”。那人说:“既然在眼前,我怎么看不见?”惟宽说:“因为你有‘我’,所以看不见。”那人说:“那大和尚,你看得见吗?”惟宽说:“又有你,又有我,更看不见。”那人就说:“啊!我明白了,没有我,也没有你,就看见了吧?”惟宽说:“呵呵,没有你,也没有我,谁看呐?” 是啊,要是我都没有了?那又哪来的明心见性,立地成佛。“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和大多数人对于佛教的认知不同。禅宗是无神的。禅宗否定西方净土的存在。认为佛法自在人间,人人具足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佛和众生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觉悟。佛生前已即是佛,是佛也一样会去世,成佛靠的是觉悟,而非上天的启示。正如佛字本身,半边是人,半边是否定。是人又不是普通人,是觉悟了的人。所以才会有佛印和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时的对白:“观音像前,善男信女拿着念珠是为了念诵菩萨。观音怎么也拿着念珠?观音念诵谁啊?” “观音念诵观音” “观音为什么念诵观音” “因为菩萨比谁都清楚 求人不如求己”。
这种定义天然的就和中华文明相契合。因为中华文明虽然也有鬼神崇拜,但却是以人为本的。鬼神的存在首先是为了人的生存。或赐福,或降灾。都是为了推进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如果没有人,鬼神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而且鬼神本来就是人,人死了就是鬼,有杰出贡献的就是神。而仙是肉体飞升。所以中华文化中,鬼神仙佛都是人。禅宗发现并强调了这一点,这也是禅宗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禅宗否定了西方净土,便肯定了现世,也即肯定了皇权和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加上百丈怀海创立了禅门规式,使得禅院的僧尼摆脱了托钵乞食的传统,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不会增加财政负担。因此统治者对于禅宗彻底了消除了顾虑。自此,禅宗才成为了独立的宗派。
既然众生和佛之间,只隔着觉悟这一道屏障。那么众生为什么没有成佛呢?禅宗认为,众生没有成佛,是因为执。能破我执的,是罗汉。能破法执的,是菩萨。能破空执的,便是佛。为了能够破执,禅宗便不立文字,不讲坐禅,不讲读经。因为禅和经,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看到了月亮,还要手指干什么?非要说手指便是月亮的,是愚蠢。非要说只有手指指向的才是月亮的,是狂妄。所以南岳怀让对马祖道一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牛车不动,该打车,还是打牛?” 所以当有人问临济义玄“你这一堂僧人既不看经,又不坐禅,你们都做什么?”时,临济义玄一声大喝“成佛呀!”甚至为了破除对于众僧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执迷,逐渐演变到呵佛骂祖,烧佛像取暖的地步。甚至于不立文字本身,“不立”二字,本身就是文字。所以禅宗是否定一切。不仅我是空,法是空,就连空本身也是空。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
那么成佛之后便能如何呢?这里又有一个故事。百丈怀海弘法时,课堂上有个旁听生,是个老和尚。平时随着僧徒信众来听课,但是有一天,听众们都走了,他却不肯走。怀海很诧异,就问他:”老人家,请问你是什么人?” 老人说:“我不是人。” “不是人是什么?” 老人说:“我是野狐狸,也是老和尚。很早很早以前就在这座山上做主持。当时有个学生问了我个问题,我没答对,于是落入六道轮回,便成了野狐狸。恳求大和尚发大慈悲,放大光明,告诉我到底应该怎样回答才能重新做人。 ”怀海说:“好吧,告诉我,是个什么问题” 老人说:“当时那个学生问的问题是 大修行的人 还会落入因果报应吗?” 怀海问:”那你怎么回答的呢?“ 老和尚说:“我回答的是四个字 不落因果” 怀海说:”好,你重新问一遍“ 老人就问:”大修行的人 还会落入因果报应吗“ 话音刚落,怀海就应声答道:”不昧因果“ 老人恍然大悟,躬身答谢说:”我已脱胎换骨“
不落因果,便落入了因果。不昧因果,就超脱了因果。就像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所说的:”你握紧拳头,手里什么都没有。你松开十指,却能拥有整个世界。”
无上正等正觉是个什么东西,我自然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佛。空是个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不是菩萨。法是什么呢?我还是不知道,因为我也不是罗汉。我能知道的,大概就只有我了吧。
因为或多或少知道破执的重要性,便少了一份执迷,多了一份平常心。既然执着于执着是迷,执着于不执着也是迷。一定要做是错,一定不要做也是错。那就只能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尽人事,听天命而已。除此之外,却也少了一些束缚。既然目的是为了看见月亮,那是通过什么途径看到的,并不重要。但是禅宗说的月亮究竟是个什么月亮,我是真的不清楚。
另外,附上一些偈子,也不知道这些做偈的大和尚们是否成了佛。因为禅宗以心印心。成不成佛只有你自己知道。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的心。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反正在我眼里,这跟普通的诗没什么分别。。怎么就成佛了呢。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船子和尚
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沩山灵佑
希望自己40岁的时候,心理咨询,健身,吉他笛子都有点小成。那样子就可以开个心身意工作室。用笛子和吉他引导其灵魂,用健身强健其体魄,用心理咨询抚慰其心灵。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普度众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