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和董明珠之间,差的,是一个健康的身体。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
文章里有一个故事,故事里姑凉A和某位年轻女高管同乘一趟飞机。
长达十小时的飞行途中,姑凉A工作3小时候,电池耗尽,油头盖面地倒头睡下。
但女高管在这十小时内除了喝水涂脸外,硬生生地工作了一整趟旅途。
下飞机时,姑凉A忍不住问她,“你一直工作到现在?”女高管很云淡风轻地说,“也没有,睡了两小时,我订了闹钟。落地了要见客户,还有两个会。”
故事结束,作者说,“在顶尖者的游戏中,一个人智商情商的差别又能有多大呢,拼到底拼的是自律、是坚持、是韧性,而这些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拼到底最终拼的是谁身体好。”
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句能量满满的话,“你和范冰冰之间,也许差的是一张美艳的脸。你和董明珠之间,差的,是一个健康的身体”。看的人热血沸腾。
2,真的只差个好身体?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咱们和董明珠之间,真的只差一个好身体?
当然不是,对吧!
任何一个轻松跑完马拉松的人,身体或许都应该比董明珠好吧。但跑完马拉松,甚至跑完超级马拉松的人,可未必个个都能成为董明珠了。
所以,这个逻辑是倒过来的。好身体是我们持续拼搏的基础,它或许是成为“董明珠”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决对不是充分条件。
当然,我们的人生目标未必都是成为众人所知的“商业成功人士”。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一定都希望,在努力实现自己阶段的人生目标时,能够目标明确,精神饱满,行动力十足。
比如高中生想要考好大学,大学生想要尽可能学习知识与技能,职场新人想要更快地掌握工作相关的知识推进项目取得成果,新生父亲想要有效地兼顾工作与优秀奶爸的双重身份。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很有必要来说一说,我们和高效能人士(注意不是成功人士哦)之间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哪里?
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精力充沛,斗志满满的样子,而不是现在总是容易疲惫,失去动力,对自己不满,然后反复谴责自己的恶性循环。
成为高效能人士,其实是一件很十分复杂的事情,并不是从某一个单一的维度(比如好身体,比如能力强,比如智商高等等一句话的抽象描述)可以给出完全答案的。
处于高效能的状态,往往需要以下多个维度的自我把控,而这任何一个维度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知觉,需要在了解理念之后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实践管理方式,需要自己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
1 精力管理
2 时间管理
3 计划与行动管理
3, 你需要的是精力管理,而不是时间管理?
我大约在2013年底第一次接触到精力管理的概念。
《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这本书里提出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这与我们往常所知的高效能=高效时间管理有很大的不同。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很密集地去做时间的安排并不表示我们能有高效的表现。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给自己安排了慢慢的日程未必就能得到真正“充实”的感受。
满满的日程可能只是“充实的假象”。比忙更重要的是,忙的有价值,且有张有弛。
要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需要理解:精力不仅仅只是体力,而是有4个维度 -- 体能精力、思维精力、意义精力(意志精力)、情感精力。
这四个维度的精力整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精力充沛的你。
1)体能精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点着实是我们和高效能人士差距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常规理解精力的一部分概念。
体能精力很重要,重要到没有它就很难维持其他的几个方面。它不仅重要,也很难做到。
体能精力简单来说只有3方面:睡眠(早睡早起)、健身(保持有规律的运动)、健康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吃垃圾食品、吃健康食物)。
想一想,作为80%普通人的我们,比如早起,锻炼,早睡,减肥,想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多少不是处于这个基础的级别?
2)思维精力
思维精力是和意志力有关的精力,用于思考,规划与决策。我们的日常思维资源,和自控力一样,极其有限也易于疲劳。
看过《自控力》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力量,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果你总将需要自控的事情放在一天的最后,而此时你的意志力又经过一整天已经消耗殆尽,那么往往我们希望做到的事情,比如运动,比如读书,比如思考,比如做重大决定,会显得极其困难。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一些事情常规化,比如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什么固定的时间去运动,以减小这些事情不知不觉间对我们的精力损耗。
只有懂得了着一些,我们才能为自己做更好的安排,知道应该把哪些重要的事情放在哪个精力指数较高的时段去做。让自己有更好的默认行为方式,对思维精力采取更明智的用法。
3)意义精力(意志精力)
意义精力和思维精力一样,是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的一种精力消耗,也是很多时候人与人在同一情景下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根本。指的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动力。
(《精力管理 》一书中将之称为意志精力,为了区分这部分精力与意志力的区别,我将名称替换成意义精力。)
回想一下,身边的同学,喜欢自己专业而努力与厌恶自己的专业各种抱怨的人;身边的同事,对自己的工作有规划并积极主动,与从未仔细思考自己要实现什么职业成就而混日子的人相比,这两者的状态差别根本不在于体能,也不在于思维,甚至也不在于情感,而在于意义。
一个知道自己每天醒着的十多个小时要做什么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一个高效能的行动派人士。
《你充满电了吗?》一书中,将意义放在精力管理的第一要素。我们的人生并不仅仅是追求幸福,也不仅仅是追求舒适,而是追求意义。
当你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想要实现什么,你的每一个24小时,每一个168小时,才变得万万浪费不得。而后,你才会觉得,你的精力需要管理,你的时间也是。
4)情感精力
情感也是我们整体精力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假设其他三个精力水平一样,处于更和谐,更温馨,更稳定情感关系中的人,往往会有更高的精力水平的原因。
人际关系,无论是家人,朋友,爱情还是职场关系,每一种关系的紧张状态都会对我们的精力产生影响。大部分对生活满意的高效能人士(并非惯常所说的事业成功人士),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这能给你莫大的力量。
回想一下,上一次陷入人际/情感困境的时候,是不是十分影响精力指数根本不可能精力充沛呢?
4,时间管理,管理的究竟是什么?
《精力管理》里说,“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提倡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早期的时候我一直很困惑,究竟还要不要进行时间管理呢?
后来才明白,我们的确无法掌管时间,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事情进行合理的分解,放在合理的时间段去完成,并且将自己的每一个24小时进行合理的安排。
所以,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并不冲突。精力管理侧重于让我们去关注自己4个维度的精力状况。
而时间管理则是让我们去了解自己一天24小时的使用情况,如何去合理的安排事项,如何让自己安排的事项符合各个时间段的精力特性,如何去跟踪记录,如何去分析数据找到改进的空间。这些才是我们时间管理的关键。
5 计划与行动管理
目标管理和行动管理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也不需要掌握所有。
针对我们自己的需求,希望成为高效能人士,最好的保持精力的方式,不是靠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通过培养习惯,将自己的生活调试成为精力充沛的模样。
所以,如何不靠意志力行动,如何不断为自己培养小习惯,实现对自己生活逐步的小调节,就是计划与行动管理于我们的意义。
这部分之前已经写过文章,但是之后还会再补充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以前的文章:
最后,以上说的这些精力管理、时间管理、计划与行动管理,看似复杂,但当你花些时间理解它的价值并开始在生活中实践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能迅速地感受到它们的价值。
尽管我们未必都需要成为极度高效的人士,但我们绝对都可以借用这些理念,在自己需要的时段用合适的方法引导自己的行为和掌控自己的身体、精神、情绪状态,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最近开了部门的年度会议,会议上大老板说,我们未必每个人都在这家公司做到退休,但是我们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公司,而更应该是为了自己能过好自己目标驱动(purpose-driven life)的人生--为了自己心中所期待实现的事情,为了自己心中所期待自己成为的模样,不断努力。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而我的梦想,就是终有一天能实现自己想实现几件事情,成为让自己满意的模样。不算什么远大,但又谁说不值得努力去追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