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竹梅
最近开学。忙着收拾各种衣物,采购各种生活必需品。发现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需要付出太大的辛苦与心血。路途颠簸,所带累赘,重新安置一个自己的小窝需要不少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和耐心。我曾一度渴望过的流浪生活,事实上可能并不适合我。我佩服那些敢于远行的人,但我做不到。我一度向往过他们所经历的种种传奇与精彩,后来发现,任何光鲜亮丽的事情背后,都需咬着牙独自涉水而过很多冰冷且黑暗的河流。河水刺骨,月光凛冽,不是每个人都能挺过那段孤独绝望的旅途。
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读书了。感觉一放下书本,生活似乎都变得茫然无措。焦虑,烦躁,难以平复心情,于是每天拿着手机各种翻阅。似乎是古代皇帝般日理万机。而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么?我尝试着关机一天,除了自己有点适应不了,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发现。晚上翻看手机,微信群,QQ群里涌现大量信息,然而似乎没有一条与自己有关。不觉有些挫败感。细想下来,不过都是空虚作祟,至少翻看手机让自己看来似乎有事可做。
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过没有手机的生活,人生可以轻省很多。可是似乎这已然成为一种幻想,事实上这很难。每晚睡前玩一会儿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了难以更改的生活习惯。
前段时间在小说精进营讨论写作初衷,唐妈写的一篇《不得不承认,我只是个普通人》给我感触很深。曾几何时,我也一度认为自己是于世难容的,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种遗世独立,孑然一身的孤独感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自负感。那天跟嫣儿讨论这个平凡与伟大的问题,她说了一句很犀利的话,天地不仁,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是不一样的刍狗。我开始有些不解,仔细琢磨后又甚觉精辟。的确,除却极个别天才,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而且仔细想想,即便有一天真的成为大文豪,那除却文学领域,生活中不也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么。
杨绛写给一位年轻人的回信: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一语道破天机,眼前的焦躁,难以入睡,难道不是因没有实际行动而惴惴不安的恐慌感作祟么?
我们常常喜欢对现实做针砭时弊的讽刺与批评,而往往舍不得对自己下一丁点狠心。想起鲁迅写的《阿Q正传》,国民的劣根性,如今依然存在。有个老师说,我甚至觉得懒惰是人的天性。
开学已有数天, 又是一段新的旅程,希望三年后的自己,无悔现在的选择。希望三年后的自己,能变成一个自己更加喜欢的模样。
奥斯卡·王尔德的笔下有过这么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献给自己,也献给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