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扬天沙粒,你是任凭它蹂躏你的脸,最终埋了你。还是,抖抖身体,跺跺脚,最终铺就结实的垫脚石。
1
她是我们素未谋面的校友。
毕业季,学校邀请了六位从本校毕业,而今在各行各业展露头角的“佼佼者”来学校演讲。用老师的话说,不要因为自己是继续教育学院的,就觉得比高直本矮半截。你们能在工作多年后还回炉深造,将来肯定会是一块好钢。
说的大家热血沸腾,对即将上演的“真人秀”,也充满了期待。
实际到场的“嘉宾”只有五位。他们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大意是,如何立志,如何努力,如何走向成功等。在这个五十平左右的礼堂,主席台下的每位听者,为之感染,激动之情随着阵阵掌声呼之欲出。
她是唯一一名女生,也是唯一一名没有亲自出席,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莅临我们毕业典礼的人。
主持人在宣读她的信件时说,因为她刚刚在美国产子不久,不宜长途跋涉,所以不能亲自出席,请大家见谅。
她的邮件大意如下。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谈不上成功。也没有多大的理想。若有,也只是希望有一个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现在,这个平台我找到了。如果这也算成功的话,那么,我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十年前,我中专毕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我的理想是进家乡的县医院。但是,因为没有社会关系,被分到了一个偏僻的乡镇。那些有背景的同学都进了县医院。我觉得很受伤,觉得不公平。但又无能为力。
在乡镇卫生院,被各种安排,在村卫生所整整待了一年。简单的打针发药,培训三个月都可以做,根本不需要接受正规教育三年。
我很迷茫,也很痛苦。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边工作边学习。用了三年,拿到了大专文凭。此时,我的理想还是进县医院。
这是我们县最好的医院,也是能发挥专业特长,同时有助于个人成长的最好的平台。
我自己去应聘。没人理我。说了些关于专业与理想的言论,立马就变成了笑话。
现在看来,那时很天真。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话。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之际,用这几年攒的钱,我读了咱们医科大学的脱产专升本。
二年后顺利毕了业。
这两年,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眼界变宽了。我不再渴望回到家乡。我知道那里需要的不是专业。
毕业后,我一边在省城打工,一边参加国际护士执照及其它出国相关的考试。
再后来,我来了美国。拿到了绿卡,结了婚,现在生了孩子。
在美国,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但是,我的职业受人尊重,我热爱我的岗位,每天工作充实,有成就感。
我很感谢求职的路上,那一扇扇关着的门,和扬起的沙粒。是它们逼着我一直往前走,也是它们,让我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
现场一片静默,一如听邻家的女孩,讲别人家的故事。
在很长时间,我们都被这个不服输不妥协的女孩深深打动。也因为她,更坚定了我们的选择与前行的勇气。
2
她是我的同学。下铺的妹妹。
在读本之时,因为是继续教育学院,大家的年龄,生活与工作经历相别很大。工作以后,又回到学校,住八人一间的宿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空单列一篇。
她住我下铺,小我三岁。我们都来自乡镇,都工作过,都未婚。二年,成为很好的朋友。
从进校门,她都很清楚,这个护理本科,是她考临床研究生的跳板。她的目标是,读到儿科博士,做儿科医生。
我一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上学。只是厌倦了原来的地方,渴望换个环境。至于以后怎样,走一步算一步。
她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当年,因为年少无知,没有选择上高中,而是读了可以很快就能工作,就能领钱的中专。
毕业后,也是没有进到县城最好的医院,与学姐同。但进了还不错的二院,与学姐异。
工作以后,她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对临床医学的悟性,比很多“小医生”强,但因为自己是护士,对方是医生。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她不得不听命于“医嘱”,这让她很不爽。
忍无可忍之际,她经历了和学姐同样的前半程。本科,我们成了同学。
这两年,她奋斗成了我们欣赏的模样。跨专业考研,对于起点是中专的她来说,是有点难度的。
每天除了专业课,就是图书馆,还有若考本校研究生,必须要过的英语六级。
我因为不知道要干什么,就期待着毕业再说。但又不甘心混日子,就被她约着一起学英语。
一起过的四级。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六级考,我过了,她未过。实际上,无论她的口语还是听力都比我好太多。如果六级证能转让,我免费赠送。因为这个证书,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一直躺在角落睡大觉,而且已盖了一床尘土做成的被子。
虽然她后来只考上了一所普通医学院的临床专业,但她并未放弃。
三年后,她已是北京一所医学院的儿科博士。毕业后,成为了北京一家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医生。
她很忙,偶尔发朋友圈,也是抢救、病理、临床等专业图片。这些图片于我,虽然熟悉,但已遥远。
她说,前行的路上,只要你目标明确,足够坚定。沙粒不过是障眼法,荆棘不过是纸老虎。
我钦佩一种人,面对扬天沙粒,不抱怨不放弃,最终,铺就了自己前行路上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