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深感欣慰却又心怀担忧,满怀憧憬却又深感恐惧。
尼尔.波兹曼深刻反思以电视为引领的电子媒体将重置大众的文化观念、语言意义、思维方式,使受众悄无声息、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把人类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先说娱乐,其实娱乐本身来说,它并没有错。我们处于压力社会,在工作学习之余需要娱乐对我们进行调节,如果没有娱乐,很容易造成压力过大分裂人格。只要能把握好度就是有利的。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娱乐占大多数人生活的比重日渐上升,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生活的主要部分,无形中控制着人们。娱乐让我们主动放弃思考,只要你愿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图像给你提供娱乐,那些点赞过万的心灵鸡汤文即使内容苍白无力但总能凭借标题赚取点击量。
"只有口头语言的人在智力上不及有书面文字的人,而电视文化里的人比前两者都表现得智力低下。"
看到这句话,我十分恐惧。恐惧的是,我们作为人类应该具有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都在全民娱乐的环境中逐渐丧失,而我们却毫无察觉。
作者还说到:"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我们便纵身跃入了一个与过去毫无关联的现时世界","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
我们的信息多元,渠道丰富,但毫无关联。每天接受着无数信息,习惯沉迷于虚构的世界,被社会‘’娱乐‘’,被生活‘’娱乐‘’,被环境‘’娱乐‘’。在强大的信息下,我们可以得知社会近况,国家重大事件,但我们的能力仅仅在看到消息并加以简单描述,毫无任何思考可言。
"公众已经适应了没有连贯性、没有逻辑性的世界,并且已经被娱乐得麻木不仁了"。在娱乐至死的年代,波兹曼相信"西方民主社会将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而不是戴着镣铐一路哀歌。"
如果说我们把这样的世界当做生活的一种常态,那这又该怎样补救?
深感欣慰的是,在这个浮躁的全民狂欢之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困至于此,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告诉我们: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娱乐存在的本身,而在于所有如政治、教育、宗教等严肃的对话都成为了娱乐。我们可以试着尽量避开网络,走进图书馆,重新拿起笔,用书中的文字促进我们的思考,在书中寻找真正的答案。
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提到电视产业娱乐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的具体领域:教育,让我深思。现在的教育倡导把知识融入动画节目中,很多电视节目充当着教师的角色。但其实很难想象,如果书籍被人们抛弃,学习不用去教室,不用去图书馆,一切都可以靠一部手机,公众到底会变得优秀还是走向深渊?是的,这是两个极端。
电子媒体传播的时代,区别于纸质媒体时代,由于载体的变化,方式的便捷,产生了大量的信息。信息的载体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三观的形成。纸质媒体时代由于传播方式的单一乏味,却能让人思考而且理性,电子媒体的五光十色在让人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当然,我们在反思互联网的时候,并不是在反对互联网,反而是应该借助这种反思,摆脱‘’娱乐至死‘’的宿命。网络的包容性是非常强大的,你可以选择娱乐,也可以选择反思。
请别成为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