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民歌《薅草歌》 歌词
太阳出来照四方
公社社员薅草忙
姐在田里把草薅
棉花开花想爹娘
眼泪滴在锄把上
薅草歌是流行于荆楚大地的传统民歌。湖北荆州地处江汉平原,盛产棉花。俗话说“棉薅七道白如银,锄尖口里出黄金”。从这里可以看出薅草的重要性。
“过了端午节,锄头不能歇。”说的是季节到了农历五月,庄稼地里的杂草进入了生长旺盛期,长出很多杂草。如碰到连绵的阴雨天,杂草会不停地疯长,雨停后就得下地去薅草。
棉薅七道草持续的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所以要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以提精神、混瞌睡。
唱薅草歌的时间有一定的讲究,清早是不唱的,因为早起刚开始做活, 人很精神, 不需要提神, 等到太阳高照人被晒得很昏沉, 这时就要唱了, 大家边唱边薅, 精神来了, 瞌睡,疲惫就自然逃走了, 干活就更有劲。
这种高吭抒情的曲调在广袤的田野上, 此起彼落确实非常动人, 这样一直要唱到太阳落山天黑收工时才停止。
由于薅草歌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因此曲调基本上是取自本地的劳动歌:号子、田歌,以及本地的民歌、山歌、小调等加以融合变化而来。因此,它既具有小调的优美性, 又具有山歌的抒情性, 更具有田歌的朴素性,整个旋律风格是高亢、悠扬、朴素有力、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泥土气息, 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流行在江汉平原的《薅草歌》,在荆楚民歌中最具有影响力,它是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的,一人领众人合。领唱有主腔(高腔、悲腔、打锣鼓),众人接唱号子(阴阳火,拗驴子过桥等),其旋律优美动听,享有江汉平原的田园风味。
薅草歌由于曲调和节奏的特点, 加以演唱上的装饰音、滑音、以及真假声的适当运用, 构成了它独有的特殊风格。在唱薅草歌时, 除了领唱外还有合唱。合唱分二种:一是接腔,一是帮腔, 这二种是不同的。
薅草歌的演唱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人领唱某种曲牌,众人合唱某种号子;另一种是不用领唱,大家只是齐唱号子。领唱的曲牌有:[高腔]、[悲腔]、[打锣腔]、[平腔]或其他小调曲牌;众人合唱的号子有[刮个阴阳火]、[么妹子笑嘻嘻]、[拗驴子过桥]、[簧声]、[吔花]、[引声]、[呜声]、[么声]、[合声]等。
众人合唱的号子,无具体内容,而领唱则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唱很长时间。领唱的内容大都与当地花鼓戏的唱词相同或相似,也有把其他民歌用来作领唱 的,也有即兴创作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形式的改变,到了七十年代末,打鼓薅草劳动的场面再也无法见到,作为人类口传文化遗产的《薅草歌》作为荆楚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入选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