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东坡)

        林语堂笔下“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苏东坡,化贬谪之苦为美食家之乐,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决计在惠州这个化外偏鄙之地终老此生。然而就在他刚迁入白鹤峰新居两个月后,朝廷下诏将他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于是东坡先生“垂老投荒”,又踏上了更荒蛮的海南贬谪之路。本期分享让我们通过《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来了解海南和苏东坡在海南的生活。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平起式七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林语堂笔下“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苏东坡,化贬谪之苦为美食家之乐,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决计“不起归欤之心,更作终焉之计”,在惠州这个化外偏鄙之地终老此生。他买下了归善县城东白鹤峰上的一块空地,亲自设计营建新居,准备让一家人都来惠州共同生活。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新居建成,苏东坡把它命名为“白鹤居”,客厅取名“德有邻堂”,书斋则叫“思无邪斋”。搬入新居后,东坡先生和邻居林行婆、翟逢亨等人相处融洽,时常来往,诗酒自娱,体会到少有的安闲快乐。但迁入新居刚两个多月,更大的噩运又降临到这屡遭磨折的老人身上,朝廷下诏将他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据曾季狸的《艇斋诗话》记载,苏东坡这次遭祸起于他的《纵笔》一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据说诗传至京师,被章惇看到,惊曰:“苏某尚尔快活耶!”“遂再贬儋耳,以为安稳,故再迁也。”其实,章惇一心要将苏轼这个眼中钉拔去,即使没有这《纵笔》一诗他也会找别的借口。

        接到诏书后,苏东坡隔日即在小儿子苏过的陪伴下离开惠州,中途经过广州。五月十一日,他在广西藤州与苏辙相遇,兄弟二人结伴南行,同至雷州。住了两天后便从递角场坐船出发,往琼州而去。到达贬所后,他在《到昌化军谢表》中言其渡海辞别家人时,“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并说自己的南迁途程:“并鬼门而东骛,死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与王敏仲十八首》之十六更有“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的安排。同是被贬岭南,在得知被贬英州、惠州时,东坡先生的《进上谢表》中曰:“瘴海炎陬,去若清凉之地;苍颜素发,谁怜衰暮之年。”虽然也有悲戚之意,但其达观坦然亦清晰可见,而为何这次被贬琼州,东坡先生笔下却充满了如赴鬼门关般的遑惧绝望呢?这就要从东坡先生这次被贬至的海南省说起了。

        从前几期广东的分享中,相信大家对于广东在古代“林昏瘴不开”的偏远荒蛮已经有非常深的印象了。海南与广东相比还要靠南,更加蛮荒落后,而且,更让人闻之生畏的是,那里还隔着波涛汹涌、动辄就能把渡船掀翻的茫茫大海,自然也是令人最绝望的贬谪之地。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对望。海南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省份,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才从广东省分出来单独设省。海南之所以设省如此晚,有很多原因。秦始皇一统天下,南征百越后,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海南岛归象郡管辖,但实际上因为鞭长莫及,这种管辖只是象征性的。直到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才在海南设置珠崖郡和儋耳郡两个郡,海南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名称,但仍因难以直接管理而时有撤并。即使在有中央派驻的官员管理的时候,官员们也基本都在海南岛对面的雷州半岛办公。三国东吴时,海南隶属于珠崖郡,不过郡治仍设在今湛江的徐闻。此后直至南北朝时期,封建王朝在经历初次对海南岛的管理尝试后就进入了时管时废的状态。

        隋唐时期,借助冼夫人和岭南豪族冯氏的力量,隋王朝得以真正地重返海南岛。相比前代,这次封建王朝对海南岛地区的掌控力度有所加强。入唐以后,唐朝先是把海南岛的三个郡改为州,珠崖郡改为崖州、儋耳郡改为儋州、临振郡改为振州。到了贞观年间,从崖州分出了琼山和万安两个县建置琼州,开始向岛屿腹地开拓。宋代海南岛的建制区划迎来三次重要变革。第一次变革是改变了海南岛原有的五州格局,形成“一琼一崖,分置南北”的局面。第二次变革则调整了除琼州以外三个州的行政级别,崖州、儋州和万安州都由州改为军,东坡先生这次被贬的儋州昌化军就是这次改制后设置的。第三次变革是在南宋时期,海南的三个军直接改为县,由琼州来统管整个海南岛。这次改制彻底奠定了海南的政治地理格局,琼州成为了海南的中心,现在海南省的简称“琼”即是因此而来。总体来说,唐宋时期的封建王朝都致力于建立一个一元化的机构来对海南岛进行全域管理,但这一时期海南还是比较荒凉的,是朝廷流放犯人之地。

        直到明朝时,对海南的重视和开发程度才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朱元璋往海南岛派出了大量军队驻守,同时还有不少广东及福建的移民,并且第一次建立起覆盖全岛的完整行政区划。清朝时,乾隆也鼓励广东和福建的农民到海南开垦,以缓解广东、福建地区耕地不足的问题。据相关资料统计,明清时期,从其他地方迁至海南的人口超过240万,对海南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南在古代长期隶属于广东。从1887年海南文昌人潘存上书朝廷提出海南建省开始,一百年中陆续有人提出此类建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1988年海南才正式从广东分离出来,成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在广东和海南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三大海峡之一,最窄处仅有19.4公里,但直到连港珠澳大桥这种难度超高的跨海大桥都修好了的今天,跨越琼州海峡往来于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也只能通过轮渡来完成,这是因为琼州海峡地形极其复杂,地震频发,最大水深达114米,且海水流速非常高,台风还经常光顾,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在苏东坡被贬海南的900多年前,“一叶轻舟寄淼茫”、“寄命一叶万仞中”是多么危险的事,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踏上这次的贬谪之路时“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了。

        在经历了渡海的生死考验到达儋州昌化军贬所后,苏东坡的海南贬谪生活比在惠州时也是大为不如。无论衣食住还是读书交友,其艰辛都是他料想不到的。海南的气候夏季酷热,而且湿度很高,几乎使最能随遇而安的东坡先生也不能忍耐。初到昌化,他没有一个熟识的人,只好租借数椽官屋,聊蔽风雨。加上语言不通,与土著也无由交识,入市则百物皆无,南方长夏之日,他独居敝陋的官屋中,过着“杜门默坐,喧寂一致”的生活,即使闷不死人,也会被逼得发疯。另外,海南当时还未开化,当地物产不足,不但无肉无鱼,连米面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也要靠从广东海运过来,每遇天气变化,海运阻隔,立即断市。《礼记·王制》曰:“六十无肉不饱”,何况苏轼向来喜欢肉食。在惠州他还有羊脊骨可买,啃得津津有味,到昌化就只能忍受“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的生活,学着“土人顿顿食署芋。”但对于土人“荐以薰鼠烧蝙蝠”,他一时接受不了,不过久了也“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了。元符二年四月,岛上大旱成灾,米价暴涨,眼看将有绝粮之忧。苏东坡束手无策,只能修炼道家的辟谷法抵抗饥饿。他在给惠州旧友程天侔的信中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各种恶劣条件叠加,使得苏东坡初到儋州时经常生病,以至于“久逃空谷,日就灰槁而已”。而章惇却必欲除之而后快,专门派了人来迫害他,虽然侥幸没遭性命之忧,但却被从租住的官屋赶了出来,只能偃息于城南南污池侧桄榔林下数日。后来在朋友和十数学生的帮助下,才搭建了简陋的桄榔庵居住。搬进新屋去后,家用器物皆无,幸赖邻里黎、符两家从自己家中用的分点出来送给他们。

        苏东坡在海南所遭遇的困苦还不止此。海南“百物皆无”的生活环境,是任何人都不能忍受的,而精神食粮——书和笔墨纸砚的匮乏,对一个读书人所造成的威胁就像失落灵魂一样痛苦,就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了。这一痛苦全赖一段时间后岭南的朋友接济,并不辞劳苦辗转给他海运过来,他自己也多次尝试亲手制墨才稍得缓解。

        然而即使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苏东坡仍以他对于苦难不同寻常的超越能力,把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蔑有限时空和无为而治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态对待一切变故的修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乐观旷达地生活。他游历海南岛,留下了许多吟咏当地生活和风物的诗文,他想尽办法竭尽所能地在海南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因此接踵而来,从师东坡,使得他所在的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的文化中心,也培养了海南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苏东坡北归九年后,曾经拜他为师的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的海南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海南人为了感谢苏东坡的教化之恩,于明朝在儋州城东门外他常去访友的“载酒堂”原址上建有东坡祠,后又经重建和扩建,更名为东坡书院。书院门廓上有一联语:“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笠屐;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病逝,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五月,苏东坡接到朝廷诏令,以琼州别驾、廉州安置,惊魂复苏,喜出望外的他得以北归。六月二十日夜,苏东坡在琼山登舟渡海,写下了我本期分享的主题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回顾了自己这三年谪居海南的生活。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参”和“斗”是两个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斗转”指的是北斗转向,表示天将明;“参横”就是参星横斜,指夜深,“参横斗转”说明时值夜深,表示天色将明。“苦雨”是久下成灾的雨。“解”与李白《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的“解”同义,意为懂得、理解、会。“鲁叟”指孔子;“桴”指的是小筏子;“乘桴”就是乘船,这句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轩辕”即黄帝;“奏乐声”在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南荒”就是指海南这个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意思是遗憾;“兹游”就是指这次海南游历,实则当然不是游历而是贬谪。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说:参星横斜,北斗转向,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大风,老天爷也知道应该放睛。浮云飘散,朗月当空,用不着谁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那么澄澈清明。我乘船渡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耳边的波涛声令我粗粗领略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但我也并不怨恨,因为这次远游让我看到了平生最奇绝的风景。

        诗的开篇二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写参星横斜,北斗转向,夜已将半时分,之前的终日风雨也终于停歇,天气放晴。这里的“苦雨”和“终风”皆暗用典故。“苦雨”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杜预注:“霖雨为人所患苦。”孔颖达疏:“《诗》云‘以祈甘雨’,此云苦雨。雨水一也,味无甘苦之异,养物为甘,害物为苦耳。”“终风”出自《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诗序》云:“《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不能正也。”州吁为卫庄公庶出之子,庄公死后,庄姜养子即位,为卫桓公,后来被州吁所弑,这首诗以疾风起兴丈夫的狂暴。毛传云:“终日风为终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例如唐李邕的《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同云冒山,终风振壑”、黄庭坚的《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正因为《诗经·邶风·终风》中的“终风”另有所指,东坡先生此诗中的“终风”也易于让人联想另有深意。纪昀即评此诗:“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何谓比体?朱熹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苏东坡这里以自然界的“苦雨”“终风”比喻政治上狂暴的风雨,以自然界风雨持续的时间之久———“欲三更”方“解晴”,比喻诗人遭受政治迫害的年限之长———前后长达七年之久。诗句以“参横斗转”写夜间渡海时仰观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得以北归的愉快心情。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一个“解”字颇为耐人寻味,似乎是说连日以来害人虐物的淫雨和狂暴的大风此时也知道收敛了,懂得配合我北归的愉悦心情停止作乱。言外之意,那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也终于过去了。

        接下来三、四两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作者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这和首联二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这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自然明净,不会让读者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相契合,意为人心的本色和海天一样洁净明朗。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王文诰就说:上句,“问章惇也”;下句,“公自谓也”。“问章惇”,意思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欲以浮云蒙蔽人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公自谓”,意思是章惇之流“点缀”太空的“微云”既已散尽,天下终于“澄清”,强加于他的诬蔑之词也一扫而空。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害的好人就又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诗的后两联笔锋一转,由描绘北还途中之景转向总结此番南荒之行。五、六两句“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先由写“天”转入写“海”,因眼前乘桴渡海的情景陷入沉思,引发感喟。相比于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有变化,上下用一个典故。“空余鲁叟乘桴意”用的自然是孔子这个“鲁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孔子说:我的道在海内无法实行,就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够实行吧!苏东坡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终被流放到这南荒海岛。尽管在岛上这三年做了些传播文化、教化土人的工作,但作为“罪人”是不可能谈得上“行道”的。因此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句诗用典相当灵活:“乘桴”一词准确地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空”字则抒发了自己的遗憾:在内地,他和孔子同样是“道不行”,不同的是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自己虽然去了,并且在海南呆了好几年,可是当离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下句“粗识轩辕奏乐声”用的是《庄子·天运》中黄帝奏乐的典故:“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诗人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上句“乘桴”渡海相照应,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他的种种遭遇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那“轩辕奏乐声”他是领教过的,“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不正是他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吗?经历过一贬再贬,如今北归,东坡先生对“轩辕奏乐声”中所蕴含的老庄忘得失、齐荣辱的哲理应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但他不说“熟识”,而只说“粗识”,实是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翻覆体会更深啊!

        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再推开一步,收束全诗,对自己多年的流放贬谪生涯做了概括。“兹游”二字首先是照应诗题,指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进一步则之所以有这次渡海,自然是因为这三年贬谪昌化军安置的经历,故又指这一海南之游;再推而广之,所谓“南荒”,不仅有儋州,还有惠州,则“兹游”又可指自惠州贬儋州的全过程。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归,苏轼在岭南度过了将近七年的流放生涯,其间跋涉千里的辗转、渡海的惊涛骇浪、老病的折磨痛楚、流寓儋州衣食住俱无着的栖遑……所谓的“九死南荒”真的并不是虚言,那是实实在在,时时处处相伴于“兹游”之中的。而苏东坡对这“九死南荒” 的悲惨境遇直言“吾不恨”,还说“兹游奇绝冠平生”,令人不由想起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名句。其中既包含着苏东坡一生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不为自身利益而改变政治主张,“头虽长低气不屈”的儒家士大夫气节,又见出他善处逆境,随缘自适,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性情。他在《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诗中还有:“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诗句,在《别海南黎民表》中又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把这九死一生的贬谪生涯当做“远游”,把让他经受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湖南当做“吾乡”,从中都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乐观旷达的性情。

        另外,苏东坡之所以“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然而他却坦坦荡荡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的这个“不恨”可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真的这么做的。苏东坡北归时,一直迫害他的政敌章惇被贬为雷州司户,本州安置。当时天下舆情以为苏东坡有望回朝主政,执掌宰柄。章惇之子章子平担心东坡先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战战兢兢地给他写了一封示好的信。东坡先生当即复信,信中他对和章惇二人四十年来的恩怨是非只以“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益也”一句淡淡带过,然后对章惇“高年”“寄迹海隅”先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再非常仔细地叮嘱“备家常要用药百千去”,“只可自内养丹”,并拟寄赠海南所作《续养生论》。凡了解苏章二人关系者读罢此信无不慨叹东坡“宅心仁厚”、“以德报怨”。这件事足以佐证东坡先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信非虚言。《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诗的这一收笔也因此使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散发无遗,让我们感叹一个人要具有什么样的胸襟气度才能发出这样的宣言啊!东坡先生的人生境界真如他“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所描绘的那样,如皓月朗照的大海那么宽广而又澄明啊!

        苏东坡渡海后,于七月初四到廉州合浦,八月二十四日又奉到诏告,迁舒州团练副使,量移永州。十一月行至英州,又接到朝廷诏命:“官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在外军、州任便居住。”也就是说他可以退休了,保留省部级待遇,享受在成都玉局观名下领取退休金、奖赏和俸禄的权利,至于退休后在哪里生活则可自己选择。于是第二年,苏东坡度大庾岭北归,决定一家人退居常州。五月,舟行至真州,苏东坡再次游览了金山龙游寺。三十年前苏东坡曾经拜访过金山寺,并写下了“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的诗句。如今,那位曾经站在这里指江为誓的青年才俊已是白发苍苍,行将就木,回首往事,幻如春梦。这次重游,金山寺长老向苏东坡出示了好友、大画家李公麟为他画的肖像,请他题字留念,苏东坡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中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如今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如果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苏东坡二十岁名动京师,曾在中央掌握机要,曾经做过宋哲宗的老师,曾经在杭州疏浚西湖、在徐州治理洪水、在密州“亲射虎,看孙郎”……但他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时,不在做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时,更不在杭州、徐州、密州……,而在他一生中遭受最大磨难、最黑暗、最惨淡的黄州、惠州、儋州时期。这真是“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苏东坡永远都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终生不减其豪放本色。难怪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文化高低,“一说到苏东坡,人们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在我整整四年的“诗词游中国”之旅中,苏东坡在黄州、惠州和儋州的经历和代表作都成为了我分享的主题,我还曾分享过他在徐州作的《阳关曲·中秋月》、在庐山作的《题西林壁》、在杭州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富春江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濑》。记得我第一次分享他的《中秋月》时还不懂怎么赏析诗词,却也能感觉到写得很好;再到后来读到《赤壁赋》,对其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写作之中反复引用;再到后来,我逐渐在苏东坡的诗词名作中感受到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底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富有理趣,“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无限才情,“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中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以及最近这两期分享所体会到的他远超常人的乐观旷达……我也从最初只是知道苏轼是一个文学家,到逐渐了解他一生的遭际,认识他的思想,他的性情,……再到逐渐理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说苏东坡是几千年来最有趣的灵魂。的确,苏东坡是真实的、生动的、丰富的、无论何时都始终热爱生活的,你的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刻能从他身上得到启发,获得力量。虽然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与苏东坡并没有那么契合,不像妈妈那么强烈地喜欢他,但的确敬佩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爱民之心;“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让人生的一叶扁舟随风坦荡于江湖的超脱;以及在历经了无数磨难和对人生的反复思考以后蜕变而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精神自由。我觉得这就是苏东坡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创造的一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理想人格。

        伴随着苏东坡从海南渡海北归的旅程,我的“诗词游中国”之旅也走完了最后一站。在整整四年的时光里,我跟随着那些闪耀星空的诗人和他们的诗词名作云游了大半个中国,不仅对我们的大好河山有了初步但诗意的认识,更通过诗人的经历和他们的诗词对人生有了不成熟但鲜活的体悟,在结束这一壮阔旅程之时,我正好可以借苏东坡的诗句说一声:“四载挑灯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考虑到再过一个月我们“诗书优游”公益平台就要迎来新一批成员了,所以接下来我将会做两期特别的诗词分享,然后在新人入群后开始新的分享主题。

参考反馈题目:

1.你去过海南吗?你印象中的海南是什么样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海南吗?

2.你能总结一下古代有哪些常见的贬谪之地吗?

3.苏东坡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你知道他都曾经被贬到那里吗?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个苏东坡被贬的故事吗?

4.苏东坡在海南曾写过一首名为《闻子由瘦 儋耳至难得肉食》的诗,去看看当时的海南人都会吃什么奇葩的食物吧。

5.你喜欢苏东坡吗?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篇作品?

6.我的“诗词游中国之旅”经过整整四年的分享就要结束了,在我给大家分享过的城市或名山大川中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在我分享过的诗人和主题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个和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资料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

林语堂《苏东坡传》

海南,中国最年轻的省

琼崖为什么改名海南?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版

张学松,彭洁莹《暮年浮海的澄明之境:苏东坡流寓雷州诗文的情感世界》

张冉冉《聆听东坡的心灵之歌——从<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谈起》

周伟民《流放者的心路历程——苏轼在海南》

蒲友俊《超越困境:苏轼在海南》

徐培均《兹游奇绝冠平生——说东坡谪居海南的诗作》

苏东坡为什么把自己一生的功业归结于黄州、儋州、惠州?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