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大海中央有一座“人人之岛”,岛上安宁的住着一百多位初心部落的族人。当他们生活了几万年的小岛在最近的几千年里逐渐“沉没”以后,酋长和族人们心怀彷徨和焦虑被“裹挟”到了“孤独之岛”,从而开启了一段与祖先的内心喜好不同的人生游戏。虽每日面向未来,却心盼从前,他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重返家园吗?......
摘自原创《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二部分:文明2.0--“勇敢者”游戏 /续上:
第3节: 潜伏的对抗,合作面具下的暗战
上一节讲的主要是同类热战,本节再继续延伸到同类相争的冷战或暗战,看似没有硝烟但其实更加劳心劳肺,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人心与人性。
一、亦敌亦友?是真合作还是真利用,该拥抱还是该防范?
出于对自己的安全感或者利益得失的考虑,即使对合作伙伴也习惯性的陷入某种不能言表的焦虑和猜忌,从而触发提前谋划、先下手为强,或者是留有后手。合作中却潜伏着对抗,从而抵消掉一部分精诚合作的力量,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中国有部国产电视剧《潜伏》,讲的是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一名地下党余则成潜伏在国民党最高情报机构中,以高超的间谍手法,一方面声东击西隐藏身份,一方面暗度陈仓传递情报,同时还要周旋于真情人与假妻子的纠葛中,最后斩获重要情报。类似潜伏对抗的精彩影片还有《碟中谍》系列、《真实的谎言》、《谍海计中计》、《美人计》、《沉默的人》。虽然都只是精彩娱乐情节,但细想一下生活工作中的很多人与事不就像“真实的谎言”里一样,合作之内有对抗、真实之下有谎言。人人都会点“计中计”,不知你是像观众一样乐在其中,还是像计中人一样纠结其中?
比如采购商和供应商,双方本应是共同利益者亲密合作,但表面合作的双方均不知道对方的底牌,所以为各自追求利润最大化来回拉锯,用尽招数试探评估对方底线,双方本质上永远在进行价格利润的博弈。采购方会假设供应商可能虚高价格、降低质量,所以力争100%的完善自己的招标书与合同,细化要求及技术标准,会提前设定一系列的限制条件、验收标准、违约处罚的条款,尽量完美,但总会百密一疏。供应商也一定会预判采购方将会压低价格,就会本能的套近乎打听有利信息,串标、围标、陪标现象屡见不鲜,明里暗里给回扣自然必不可少。采购商和供应商就是这样在合作、信任的外表下潜伏着明争暗斗、斗智斗勇。
国家与国家、公司与公司、同事与同事、领导与下属、股东之间、部门之间、甚至夫妻、盟友之间、兄弟之间这种合作中有对抗、对抗下有合作的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国与国之间即使是在战略同盟的盟国之间也会有不放心的“潜伏”之举,比如已经不止一次被曝光美国对盟国存在监视行为。而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络公司的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分析情报。另如,一起创业的合伙人意见不合、明争暗斗内乱不断的也不胜枚举。在夫妻之间不知从何时开始婚前要谈判,签署婚前合同,早就准备好了如何分手。兄弟姐妹看起来其乐融融,但一到分家产或者赡养老人时,还能相安无事互相迁就的实在是太少见。做领导的既想要下属多干活多分忧,又怕下属风头过胜,当下属的既要依靠领导,又想领导尽快挪出位置。读者可自我感受这些合作下的对抗案例,我不过多举例。
这种一只手正在交换礼物,而另一只藏在背后的手却拿着匕首防范的习惯,让我们即使正在合作,也是心神不宁、心思不断,空耗精力和财力,而真正简单与淳朴的合作越来越少、渐行渐远,一切还是利益作怪!有人竟然还把这津津乐道的当做“精明”。
二、孙子兵法,让我欢喜让我忧!
从小就我听过很多孙子兵法和其相关的故事,被里面的计谋和故事深深吸引和折服、感叹。于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成书的《三十六计》是与《孙子兵法》互相辉映的一部兵书,《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又各包括六计,因此总共是三十六计。其计名皆是耳熟能详成语典故,比如: 瞒天过海、借刀杀人、 趁火打劫、无中生有、暗度陈仓、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 欲擒故纵、抛砖引玉、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反客为主、美人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各个计策精彩至极,好多经典战例我都记忆犹新。
比如“笑里藏刀计”,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广泛、无师自通。在百度词条里查到该典故出自“公孙鞅计取崤山”:战国时期的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就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由于城防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思不出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多年交往的公子行,大喜过望。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念旧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心里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提前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公孙鞅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人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周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全部被擒。公孙鞅之后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这就是秦国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笑容本身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人愉悦、放松警惕。笑里藏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它击中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
再比如“趁火打劫计”,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查阅典故“勾践趁乱灭吴”: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了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后来竟然被吴王放回了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偷偷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几年后越国的实力大增。而吴王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本已民怨沸腾,吴王夫差还带兵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此时越王勾践抓住时机,三千越甲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吴王夫差被逼上姑胥山,无奈向勾践求和,但勾践本就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见吴国已是强弩之末,便不给吴国喘息之机,勾践想要羞辱夫差,就像当年羞辱自己那样,为自己报仇雪恨。勾践哪里知道这个夫差治国不在行,骨气却比勾践强得多,吴王夫差随后拔剑自刎,吴国王室自此断绝留下一曲悲歌。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趁火打劫”,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我对《孙子兵法》无条件的喜爱从小使然,直到上了一次“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培训课程后,我的想法有了改变。这类谋略培训,以自己的现实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不违法也不违规,它运用三十六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商者诡道,只要能达成目的赢得利益、不受惩罚,就是好计谋。据说《孙子兵法》思想不仅运用于军事上,它还在企业管理、商品交易、内政外交、体育竞技、人际关系等社会生活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假如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连普通的人际关系、商业交流、企业管理都在用兵法的诡道在进行交往,每个人的这一生将活得多么辛苦。当我学会用孙子兵法算计别人,同时我当然知道别人也在用三十六计加倍的算计我。
假如您想交一个朋友,是愿意选笑里藏刀的公孙鞅还是愿意选敦厚实在的公孙行?假如大家都做成功的公孙鞅,那么谁还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假如人人都学习成功的越王勾践,那么谁还敢放过手下败将,谁还敢放走俘虏?所以,历史上凡是杀俘或者屠城的将领,在当时情况下多数竟然会是成功的将军。杀光潜在敌人,不就没有敌人了,勾践全没了,哪里还会有勾践卧薪尝胆几年后复仇的机会啊。
当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不自觉的运用了“三十六计”思维,趁火打劫、无中生有、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浑水摸鱼、偷梁换柱、美人计、反间计......,功利主义就越来越近,简单、透明、淳朴、信用越来越遥远,人的内心永无宁日。看看当下职场、商场,何尝不是如此,简单的快乐越来越遥远,我们现在却误以为世界原本就如此。
在所有物种中人类的处境已经最为安全,但最没安全感的可能也是人类,对安全感的接近变态的追求和恐惧,也是智慧人类的特征之一。这种极致的追求,更多是受外界潜移默化的宣传、裹挟、恐吓造成的。当您打开不安全感的阀门后,外表看似平静的你内心就已经不再是小溪潺潺了,而是风起云涌,随时准备迎接明枪和暗箭。
(未完待续、每日更新,先连载后刊发,谢谢支持!原创艰辛,请尊重创作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