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特别舍得在学习上面投资的人,无论时间、精力和金钱,因为学习让我的内心更加充盈,人生道路更加顺畅。所以,我再一次来到武汉,拜师学艺,参加文魁大脑思维导图管理师认证班(第8期)的复训。
“师”是文魁大脑思维导图首席讲师王玉印,“艺”是思维导图这一超级思维工具。尽管我已经是思维导图培训师,但是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一流的思维导图培训讲师,必须精益求精。
课堂上我认真听讲,以一名初学者的心态重新投入学习,虽然我已经是一名思维导图讲师,不再是小白,但是有的时候“空杯清零”心态更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接收和吸纳,何况我本身的确对思维导图的某些知识点不是特别通透。
主要体现在三点:
1、思维导图的要素
对于思维导图的要素或者技法,各家学派和讲师众说纷纭,我自己讲授的时候是七个分支,如图所示。纸张、图像、分支、线条、关键词、颜色、TIPS。
在拆书帮的时候拆解过台湾飞笔老师的书,根据书中技法部分的文字内容,绘制出来的是六个分支,其实飞笔老师的是五个,但是我自作主张把纸张加进去了。这六大要素分别是纸张、中心图、线条、关键词、颜色、插图。
今天听了玉印老师的讲授,知道自己之前讲的复杂而且啰嗦,她把这六七个合并分类为四个:文字、线条、颜色、图像。其中“文字”我个人认为不如直接用“关键词”来表述,但是关键词的提取其实又属于心法的范畴,所以这块我是有些纠结的,还是应该明天再去跟老师请教一下问问清楚。对于“图像”和“颜色”,我个人认为图像时含有颜色的,所以应该也可以合并,但是图像除了彩色的还有黑白色的,所以玉印老师的说法应该更好解释,何况用色本身就是单独的一大块,包括我讲PPT设计取色的时候,颜色的确是拿出来单讲的。所以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跟随玉印老师的观点,颜色就是颜色、图像就是图像。
时间关系,没有空画出这四个要素的技法图,明天补起来。
2、图像力构建
这块主要从画工和抽象转形象两方面来理解。
画工体现在是否能够在脑海中直接反应出某个事物的形象并落实纸面,并且画得像模像样。一般来说手残党只需要通过度娘搜索相关简笔画临摹即可,不过我不甘心总是亦步亦趋,所以我特地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来练习简笔画,买了十几本简笔画书,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地临摹,至今应该内化了至少300个简笔画图像,可以不假思索地背着画出;即便有忘记、有没有画过的,搜索到相应的简笔画照着临摹手速也会比别人快很多,并且线条很流畅。
所以画工这块,如果不想练,只需要百度临摹;如果想具备内化的图库,就要狂练。
抽象转形象,用袁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鞋子拆观众”,我上过文魁大脑的记忆精品班,这部分其实已经进入记忆法领域了。我理解得还算透彻,包括谐音、增减倒字、拆合、相关、综合五大块。但是运用方面还需要再次强化,所以我认真地听了玉印老师关于这一块的讲解,但是毕竟玉印老师主讲思维导图,所以记忆法这块我还需要另外自己加餐,具体行动计划就是参加文魁大脑举办的第八季记忆法武林计划。
3、关键词和思考力
应该讲,这是思维导图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先强调有思维逻辑,再补充图像力。所以思维在前,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和思考力(BOIS和创意)至关重要。一幅好的思维导图作品,绝对不仅仅是画得漂亮视觉化程度高。
我曾经在简书上见过一位简笔画达人,她居然说问过一位思维导图达人,思维导图到底要不要讲究图像力,要不要好好画画。达人的答案居然是:“绝对不可以加图像”。我晕倒。明明可以不加,加了就锦上添花好不?
我用这个事例想说明的就是图像力绝对没有思维重要,也就是说,思维导图里面,关键词和逻辑理清了,才是真正好的思维导图第一步。
关键词的提取老师用了读书笔记这个环节来讲授,案例是《庖丁解牛》,讲解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甚至绘制思维导图笔记的道理所在。
之后是两个示范:《原住民》和《茶》,我追着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因为我搞不懂,所以即便是个很小很低级的问题,我也跑去问了。本来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没有看到,所以我干脆厚着脸皮追到跟前,否则我会永生纠结。哈哈,可能傻傻的,但是我很认真哦。
《赵州桥》的练习让我看到同班同学思维力的百花齐放,自己也认真地做了解读,提交了一份虽不完美却很认真的作品。广军同志对着我的作品猛拍的时候我还特得意地问:“你是不是觉得我画得特好才拍照的?”结果人家说:“不是啊,是因为你发言太少才拍的。”晕倒,原来被拍的同学都是要当场发言的。
好啦,我的第一天总结到此结束。今天真是既快乐又充实的一天,期待第二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