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浙江的朋友的一条朋友圈“浙江的孩子此刻正在学习,北京的孩子此刻正在跑步”。我惊讶也不奇怪她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是因为像 “北京的教育资源,可以吊打全中国其他的学校。”“北京的孩子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很容易。”“北京的孩子生活的太容易,完全不知道其他高考大省孩子拼搏的辛苦。”一度是主流观点,影响着当时未在北京生活过的我。惊讶是因为该朋友并非真正在北京生活过,亲眼见过他们的努力,就臆断他们的不努力。
我并非有北京户籍也没有足够的多的金钱,只是想说出我的心声。如果真如她臆想,那么为什么我见到的小小的娃每日“昼出耘田夜绩麻”,马不停蹄的上各种英语会话班、乐高编程班、数学逻辑班、形体舞蹈班、体能训练班呢。娃们不但要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还要强身健体,我还记得儿时的一首歌“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现在的孩子正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正所谓“每一天,为明天”。
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磨蹭大王。
我最开始认识大王时仅是因为我们工位挨着,她刚从外企离开,不深谈完全看不出已工作10年的模样,外表年轻穿着时髦,足见她不用为生活辛劳,活的甚是滋润。从后来的深聊中得知,她和她老公都是名校硕士毕业,曾供职于外企、BAT这类公司。可以在这类公司供职可以说是学历能力双优的社会中坚人才。
他俩有房有车有户口无贷款,还有个可爱活泼的3岁女宝,可以算作是新北京人(有北京户口的外地移民)。这样的条件我想应该已经超越很多同龄人,更不用说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三无一有新人(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压力)。按说他们应该拥有个轻松的人生。
可实际上呢?
从和她的交谈中,深深的感受到她的压力,来自对子女教育的压力。她希望她娃比她强,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为此,她换了套北京顶尖小学的学区房,每晚安排孩子学习英语、逻辑,周末户外体育锻炼。她的娃可以算是京二代,普遍的京二代的父母都是北漂成功的一代,这些娃都是有着智商在线的一代父母的基因,可以说是带着傲人的智商出生,他们从重点幼儿园开始一路拼杀,他们的竞争者不再远处,就在小区、公园、书店、培训班这些惯常场所。他们从小未必知道,但是被他们的父母推着在不断向前。
如果买一套学区房就能换来一个好未来,那么何必要努力学习?每晚看动画片的童年不是更容易、更快乐么?
数字小姐就是典型的上一代奋斗者的子女。
我最开始认识她时是来自其他人口中,对她的描述是,北京大学毕业、家境殷实、姿容貌美。实际后来见面后也确实如此,她从事资管工作,工作光鲜再加上家境的呵护,成为不差钱的一代,也就是京二代。
按道理说,这样的孩子应该算是躺赢了,毫不费力的拥有了其他人奋斗一生也未必能得到的东西。可现实却是,她在本职工作之外,还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在努力奔跑着。
有些杠精可能会说,她不过是生的好。
确实,她是生的好。但往上倒三辈,务农居多。她的父母也可以说是80年代最初的北漂,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
没有毫无根据的躺赢,总要有人奋斗,为自己,为子女。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算是躺赢的一代。如果上一辈人不曾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何来现在的幸福?
小P哥,是我的前同事,不太熟悉。只知道他离开公司回老家发展。
最近看到他朋友圈的一则:“我想要的,是能像一家人一样好好吃饭、好好沟通交流,而不是什么北京户口,和什么资源不资源的大城市!十年北京,好辛苦,愿余生,不那么辛苦!”配图是孩子背着小书包走进学校的背影。
这自然是一种选择,毕竟家乡才是魂归处。
但是我们无法抗争的就是,北上广深有着其地方无法取代的资源,如果子女未来肯定不会再北上或南下,那现在离开可以;如果子女终将来此奋斗,那么身为父母的我们更要浴血奋战,像远古时代的角斗士一样,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