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 | 那个被骂“为老不尊”的老人,暴露了一代人的窘境

时代很快,他们很慢。

开始文章前,我想请你试想这么一个场景:

大雾天里,你走在路上。

四周白茫茫一片。

该往哪里走,会发生什么,你全然不知。

你怕吗?

 以上,是老人们对这个智能时代的感觉。

只不过他们面对的不是深山老林。

而是陌生的二维码,复杂的家电,怎么招手都不停的网约车......

对此,他们拼了命地适应、学习。

但大多都无能为力。

曾经也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

茫然,害怕,无助......

01

 O N E  

一个健康码,撕开了老人与智能时代最后一层隔纱。

所有问题暴露无遗。

就在不久前的大连地铁,一老人过安检时受阻。

原因很简单,没有健康码。

非但没有,老人还不懂健康码是何物:

你要干什么说清楚。

要电话号码?

什么?

什么通行证?

耳背加上工作人员不耐烦,老人变得紧张,情绪激动。

双方一度争执不下。

后来经过警察调解,老人为自己的行为道了歉。

网上却有不少人骂着老人蛮不讲理,倚老卖老。

可我分明看出,这只是一个孤独无助的老人。

像极我们到外地,听着不懂的语言,忍着别人的情绪。

一次次被拒绝,却又手足无措。


这段视频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次。

很心疼。

别人让他戴好口罩,他照做了,说话掉下来又自觉提了上去。

老人不是不愿配合。

只是真搞不懂,到底什么是健康码,为什么别人可以搭地铁,自己却不可以。

而周遭的人却不愿花时间和他解释,甚至怒火相向。

这是一次智能时代对老人的拒绝。

但绝非第一次。

 几天前,黑龙江一位老人就遭遇了类似状况。

因为没手机,没法扫健康码,遭到司机拒载。

僵持之下,车上乘客纷纷指责:

快下去吧。

这么多上班的人呢。

这么多人指着你,你不难受吗?

甚至还有人骂他为老不尊。

老人很生气,自己没偷没抢没犯法,凭什么就不能坐公交。

他站起来和别人理论。

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被民警带离了公交车。


还有一次,因为没有健康码,老人被阻止进入。

不知所以的他多次试图闯入,以至于惹恼了防控员,遭到了毒打。

打到最后,老人面部受伤流血。

仅有的一部老人机也被摔坏。

而他一脸无奈,看着揍他的人,嘴里喃喃着:

“干啥啊?你干啥啊?”

是啊,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和他一样的老人们也不知道周遭到底发生了什么。

习以为常的东西说变就变,冷不防就被智能时代甩在身后。

该去怪谁,该怎么办,他们一脸茫然。

智能时代成了一堵无形的墙,将老人与社会相隔。

这头,一片欣欣向荣。

那头,只剩格格不入。

02

 T W O  

最新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有一项数据震撼了我。

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

这其中,接触过网络的只有6056万人。

也就是说,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

这个数字,相当恐怖。

 意味着嫁接于网络的智能服务,都与他们无关。

如同我们手机没电没网,寸步难行。

上周末,我在一家医院咨询台前排队,排我前面的是位老大爷。

护士让他扫一扫二维码预约挂号。

他站在一旁,拿着手机研究了好几分钟都不知道怎么扫。

之后他挠了挠头,请求护士帮忙。

恰逢排队咨询的人多,护士有一搭没一搭地教他:

打开微信,右上角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点菜单栏预约......

折腾了老半天,他还是一头雾水。

最后无奈,他满脸抱歉求助:

“不好意思,我实在是不太会,可以帮我挂吗?”

之后便讪讪地站在护士旁边,等她忙完才挂上了号。

仅仅只用了一两分钟。

而老人依旧没学会怎么用手机预约。

可想而知,下次生病他还得低声下气求助于人。

 像这样的老人,一抓一大把。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

南京一名老人充了299元押金进共享单车。

用了三次后,再也扫不了车。

那天,他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都无能为力。

拨打了自行车上一串号码,也是空号。

担心押金不见,账户欠费,他一直都不敢走。

直到记者赶来,帮他联系了共享单车公司。

原来,并不是扫不了,只是他误删了APP。

而他拨打的那串号码,是车辆的编号。

因为不懂,他在那辆单车旁,整整等了五个多小时。

比这心酸的还有。

扬州一对老夫妻到医院看病。

老太太患的是风湿关节炎,全身都疼。

为了让她舒服些,大爷便想着租辆轮椅。

然而,用现金租借的都被借光了。

剩下的,都得用手机扫码借。

他根本就不懂怎么操作。

看着老伴疼得难受,大爷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

最后,他只得全程艰难背着老伴看病。

 对老人而言,这个时代真的跑得太快了。

快到他们不懂为什么不用打车软件就叫不了车;

自助服务怎么这么难;

连去菜市场买菜都要微信支付......

所谓智能,渗透进生活方方面面。

于我们,是便利。

于老人,是不便。

城市每个角落,不停上演着身不由己的戏码。

老人们在掉队,在挣扎。

03

 T H R E E  

曾有记者做过一个街头随机调查。

20个老人里,只有12个用的是智能手机。

虽说用的是智能机,但多数只会打电话,微信都不会用。

这其中,4个在努力学着智能手机。

剩下8个,都觉得学不会。

数据所佐证的,是一个残酷现实:

智能手机是老人难以迈过的坎。

 有人说,活到老就得学到老,不学习活该被抛弃。

可事实上,老人们真的有在用心学。

64岁的王大爷学习能力不赖,可还是在智能手机面前败下阵来。

他曾让孩子给他买一部智能手机,又开通了微信。

在孩子帮助下,学着操作微信。

几天功夫学会了视频通话,。

但也仅止于此,手机其他功能他还是懵懵懂懂。

微信没绑银行卡,一到扫码支付就头疼。

出门打车,打车软件完全是陌生。

挂号流程太复杂,他也搞不来。

这些孩子都有教过他,而且教了很多次。

每次他都能记住,只不过隔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不是孤例。

每次有类似的新闻出现,底下评论都会出现许许多多相似的经历。

无不让人泪目。

智能手机,是真难啊。

年纪一大,记性就差,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是每个老人的通病。

我奶奶,上过学识过字,在她们那个年代,她什么都会。

还没老的时候,她学什么都快,什么都要强。

无论什么新兴事物,她都必须学会,再去教其他人。

可你知道吗,当我去教她智能手机时,她犯了难。

最简单的滑动屏幕、点击都不会。

好不容易学会,隔天就忘。

学了一个星期,她干脆不学了,像个作业不及格的小学生一样和我说:

“唉,奶奶是真老了。”

眼神里写满了妥协。

她要强了一辈子,没想到还是在智能手机面前低了头。

所有的不甘到最后都变成了有心无力。

这就是老人们的真实写照。

 老人们满怀羡慕看着年轻一代,跟在后面步履不停。

好累好难。

拼命想融入的心拽不动年迈的身躯。

蹒跚步伐终究跟不上这个飞速时代。

04

 F O U R  

我在网上看过这么一条扎心评论。

一老爷爷去银行汇款转账,柜台让他去自助机器办理。

可他自己不会,随便找了个人帮忙。

把手里攥着的纸条给别人看。

里面是密码以及各种隐私信息。

幸好他遇上的是好心人。

可万一不幸呢?

他的辛苦钱全都会被转走。

这些年来,我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听过老人因为不懂智能操作被骗钱的消息。

他们在菜市场可以精明到一分一毛都不让别人算计。

可面对完全不熟悉的事物,他们只不过是待宰羔羊。

老人们何以至此?

责任不在时代,真正该愧疚的是我们。

想想看,我们做了什么?

智能产品一件一件往他们那里送。

可使用方法教过一两遍就算了。

到最后,所有产品对他们而言都成了破铜烂铁,百无一用。

电影《后来的我们》里有这么一幕。

父亲不会用新电视遥控器,便让林见清教他。

一遍又一遍后,林见清不耐烦了,扔下遥控器冲父亲嚷嚷:

“我都和你说了一百次了。”

父亲无奈握着遥控器:“算了,不学了。”

故事的最后,父亲去世了,林见清回到没有父亲的老房子,看着那台新买的电视,黯然神伤。

父亲到死都没学会怎么用。

电影就是生活。

曾有一项老人学习智能化的调查。

近八成老人愿意学,而九成以上年轻人不愿耐心教老人。

这就是现状。

我看过一条让人很揪心的新闻。

65岁的李大妈不懂家里智能产品,又怕被子女嫌烦,便将和女儿的聊天记录打印贴满家里。

方法笨拙,笨拙得让人心疼。

这些聊天记录,正是我们对待老人的日常。

我们住在高楼,他们淌在洪流。

年轻人习以为常很简单,便以为对他们也一样简单。

袖手旁观,任由着他们与时代割裂。

老人们对子女变得小心翼翼,孤独对抗智能时代之殇。

责任,你我都该背。

05

 F I V E  

看过这么一部短片。

老父亲和儿子坐在花园里,飞来一只麻雀。

父亲问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瞟一眼后继续看报纸说:“麻雀。”

没多久,麻雀飞到其他地方,父亲又问:“那是什么?”

儿子开始不耐烦说:“爸我刚告诉你,那是麻雀。”

之后麻雀又换了位置,父亲又问:“那是什么?”

此时儿子忍不住爆发了:

麻雀!爸,那是麻雀!

你为啥老是问问问?

都告诉你几百遍是麻雀了。

你怎么就是不知道呢?

父亲被气得回去屋子,随后拿出一本日记,让儿子读上面一段:

今天儿子3岁了。

今天和我在公园,我们面前有只麻雀。

儿子问了我21次那是什么。

我回答了21次。

他每次问同样问题时,我都拥抱了他。

一次又一次。

曾经的他们与现在的我们,天壤之别。

我们小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

可他们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不耐心。

而是一遍又一遍教着我们走路、说话、吃饭......

都说饮水不忘挖井人。

但这些不该忘的,我们早就忘了。

一个国家真正的兴盛,并不止科技有多强盛。

还在于年轻一代对老人的态度。

只有我们这一批人给予老人们足够的耐心和关怀,下一代才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善待我们这批人。

对老人们而言,世界正由熟悉走向陌生。

我们是他们通往新世界唯一一块敲门砖。

帮着老人消除智能时代所带来的障碍,他们才可以和我们一样享受便利。

时代已经不等老人,可我们真该等一等。

因为眼前的太平盛世,全是他们的血汗堆砌而成。

我们总得对得起老人们的付出。

千万别再让他们心寒。

参考资料:

《不会扫码支付租轮椅,扬州一位大爷只好背着老伴去看病》扬州日报

《被智能时代遗忘的人》济南时报

《老人欲骑共享单车扫码开车未果守5小时》江苏公共

#因老年机无法扫码与防疫人员起冲突#

《哈尔滨老人无法扫码乘车被拒乘客谴责老人耽误大家时间为老不尊》凤凰周刊

                                                                          /今日作者/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302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232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337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7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20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9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38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19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5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79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26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0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96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96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67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43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