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读书
转载:黄元香
作者:山青青
说起《红楼梦》,我最早接触是在十二三岁上。我有个闺蜜父母是我们所就读的学校的老师,学校里有个对老师开放的读书馆。因为闺蜜是老师的子女,也能到那里借出书来。
记得,那天我和她一起到读书馆,她找出《红楼梦》说:都说这本书很好看,我先看完,然后你看。于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红楼梦》。
其实,在当时的年纪,真的只是跳着看些里面比较简单好理解的内容,好多都看不懂。长大后,自己买了《红楼梦》,这么多年间,闲暇之余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每个年龄看它时的理解都不一样。但一直觉得没看懂它。
后来,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许是因为忙于生计,渐渐地丢了看书的习惯,到现在已经十几年没看过书了。
自从去年上简书开始玩起文字,方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在百忙中开始看些书,有余华的《活着》,莫言的《丰乳肥臀》,还有一些简书出的弗。
但我最喜欢看的还是《红楼梦》,喜欢它只是觉得它越嚼越有味,越看越爱看,确实是本百看不厌的书。
所以这一次,我决定重拾红楼,配合电视剧《红楼梦》和蒋勋说红楼,边听、边看、边嚼、边写,希望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吸取它的精髓。
我把它写出来,主要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红楼,也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半途而废,让简友们督促我。
今天且看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据说此书是作者在经历了一番梦幻之后,把真事隐(甄士隐)去,用假语村(贾雨村)言,来说出故事的。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缈,古今一梦尽荒唐。
謾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作者的这首诗,把这本书的大意基本上写了出来,也向读者表达了作者泣血十年写作此书的艰辛。
虽然作者一再申明:“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但是,我个人觉得作者以写闺中之情为名,也带着涉于世态,隐约揭露一些社会的弊端。
因为曹雪芹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官宦世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家里遭到抄家,家父革职,致使他从少年开始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至于最后靠着寄宿寺庙写下这本流传千古的《红楼梦》。
这本书由一块因女娲补天遗漏弃用的石头引起。这块石头因不被女娲入选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某日,突然听得路过此处的一僧一道,滔滔不绝地说着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不觉动了凡心,便要求道人携他入凡尘去走一遭。
这一僧一道拗他不过,于是,把这顽石幻化成一块“通灵宝玉”,并在那玉上刻上几个字,将他带到“那昌明荣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了”。
经过几世轮回后,一个空空道人,在大荒山无稽崖(荒唐无稽)青梗峰下的石头上,发现了这本刻在石头上的书。于是,他把这本无年代、无邦国可考究,只讲些闺中风花雪月之事的《石头记》,带到了人间。几经转载,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了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曹公题诗感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小说以姑苏望族甄士隐的一个梦开场:梦中来了一僧一道,甄士隐听得两人聊起一桩意欲了结的风流公案,说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因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用甘露日益灌溉,得以久延岁月,后又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于是脱却草木特质,得换人形,修成女体。她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因此五脏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她听闻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到昌明盛世造历幻缘,于是,她也到警幻仙子那里要求下世为人,用眼泪怀灌溉之恩。
当甄士隐讨问何物如此神奇时,一僧一道只给他看了眼刻着“通灵宝玉”字样的一块玉石,就踏入太虚幻境。只见刻着“太虚幻境”的大石上,还刻着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当他想跟两个道士进去时,却被一声霹雳惊醒,却原来做了个白日梦。
这一僧一道在本书中一直穿插在虚幻和现实之间,贯穿整部小说。其中,甄士隐和贾宝玉也经常来往于太虚幻境和现实之间,而且穿插得一点也不突兀。所以我认为,红楼梦其实是一部最早的穿越小说。
甄士隐本是个无欲无求的善人,他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
然而他却应了这两个由僧道转化成疯疯癫癫的和尚预言,连遭厄运,从跟前唯一的三岁的女儿英莲走失,到家园被烧,然后变卖田庄,投靠岳丈遭欺凌,直至最后跟了这一僧一道出走,他的命运好像就在这俩道人掌控中。
第一回中出场的还有因家贫想进京赶考而缺盘缠,滞留寺庙靠卖字为生的贾雨村。贾雨村和甄士隐不同,他一直是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人,这从她的那句: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炼奁内待时飞。”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有野心的人。
贾雨村幸遇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考取功名,而当他功成名就,路遇甄士隐家丫鬟时,却发现甄士隐已经跟道人走了。
第一回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道人唱的“好了”歌。这一段,我在很早的时候就会背了。还有甄士隐对好了歌注解的这一段: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肠,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一段的意思是,我们执着追求的功名利禄、恩爱情仇、荣华富贵终将成空,也应了那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这便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说法所谓的“佛系”吧。
“佛系”的理论,听着都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还不都是一边觉得它说得对,一边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我觉着“佛系”的东西太过消极,人活着总应该有所追求的,唐僧还不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真经的。
这一回当中还有一个字,让我动容,就是绛株草要用眼泪去“还”神瑛侍者的雨露。一个“还”字,牵出许多情愁。而用到我们平常人之间,这个“还”字,也可以让很多无法解释的事化解、释怀。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情人之间,所有的恩恩怨怨,都因了这个“还”字而释然。
接下去,我们就慢慢看这部流传的《红楼梦》,是如何写绛珠草投胎的林妹妹,用眼泪“还”神瑛侍者投胎的宝哥哥的雨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