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夕陽西下。
傅红雪在夕陽下。夕陽下只有他一个人,天地间彷佛已只剩下他一个人。
万里荒寒,连夕陽都似已因寂寞而变了颜色,变成一种空虚而苍凉的灰白色。
他的人也一样。
他的手紧紧握住方向盘:苍白的手,漆黑的车!
他在往前开。他开得很慢,可是并没有停下来,纵然死亡就在前面等着他,他也绝不会停下来。
.......
这一篇江苏高考作文《天涯。明月。车》,阅卷老师十分惊艳,打分的手顿了半晌,最终落笔,却给了个偏低的分数。
老师掩卷闭目,心中叹息:奇情天纵,福兮祸兮......
以上,是一个曾经的古龙铁粉在高考第一天,也就是古龙生日这天(6月7日)所产生的一点臆想。
1998年的高考酷热难耐,教室里摆着两大盆冰块降温。其实没什么用处,老吊扇刮起的风又热又黏,所有人脸上都泛着汗水和皮肤油脂混合的奇妙光泽,好像将融未融的蜡像一样。那时候,风油精还是很正经的消暑用品,考前抹在太阳穴、人中、耳后,手肘弯,提神醒脑。
搞笑的是,走出考场,我已经完全不记得试卷内容。很多同学扎堆对答案,学霸学神都被紧紧围住。我好像是独自逆流穿过人群,又好像是被人群卷裹着离开。前者有诗为赞: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后者也有一句经典形容: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高考之后,我没能拿回被班主任扣留的一套三本《多情剑客无情剑》。为了买下这套书,我省吃俭用了两个月。寒假不敢拿回家,也不敢放在宿舍,想到古龙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便放在教室课桌肚最里面,外面用试卷课本做好层层掩护,以为万无一失。
然而班主任在常年的教学生涯中进化出了诡异的第六感,开学前某天临时起意,对全班课桌进行了大清理,缴获小说、漫画、日记本无数。之后陆续有家长奉召而来,跟孩子一起听老师谆谆教诲,个个脸上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恨意。那会儿班主任说高考完了会把书还回来,可他食言了。况且考完后早一步离校都是好的,哪个学生还会记得去跟他讨要呢。
后来,当我躺在大学宿舍,捧着从校外小书店借来的《大旗英雄传》翻看时,发现有些东西不对劲了。这种感觉,按武侠小说的说法,就是“丹田空空荡荡,一丝真气也无”。从读第一本《楚留香》开始,到最后那套《多情剑客无情剑》,我无比清晰的记得那股真气在四肢百骸奇经八脉的涌动:时而直冲头顶百会,激荡脑海;时而在胸臆盘桓,直欲作仰天长啸;时而灌注双腿,行动如风化影。困囿在高中的三年里,总有一些时刻,受这股真气驱动,我想要仗剑天涯,想要堪破天命。
彼时,我看见书中写道:“但无论如何,这铁血少年,若生,无论活在哪里,都必将活的轰轰烈烈;若死,死也当为鬼雄。风云激荡的大草原,终于又归于平静,只剩下无边落月映照着一面迎风招展不已的铁血大旗。”这本该令人激动又叹息的语言,竟不能使我颤栗。
彼时,很多男生泡在网吧里,包夜打游戏、看电影。女孩子们陆续有了男朋友,享受约会的甜蜜。这样的生活,就是高中班主任一再用来激励我们的:到了大学里,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零!
多年后发现,班主任只告诉我们开头,并不透露结尾:进了大学,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正出来后一切还是个零!——至今难以分辨他是狡猾,还是仁慈。
大学毕业后,我找了工作,租了房子,像很多人一样,一心留恋大都市。
那时候摆在枕边的,只得一本《聊斋志异》。下班后躺到狭小的单人床上,一则故事没翻完,就见了周公,鬼怪仙狐都拿我没办法。我已经很久很久不看古龙,不看武侠。时间和思维都围绕着工作,以为这就是“充实”。偶尔去一趟书店,各种励志鸡汤、成功学都在说,充实是多么美好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充实,毋宁死。充实可以消解一切负能量、一切矫情、一切疲累、一切不着边际的幻想。
再后来,我又跟很多人一样,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安生立命。在自己的房子里,书房成了孩子的地盘,被各种童书、积木、毛绒玩具占据,再也没有古龙的一席之地。有一天再翻开《七种武器》,只看了两页,便心浮气躁难以为继。
——高考之后,小李飞刀终绝响,此生不见楚留香。
2、
很多人争论高考的意义。一派说,上升通道关闭,阶层固化,寒门子弟再难凭读书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多数成为底层白领,被大城市吸干精血。一派说,当前社会环境下,高考仍然是最公平公正的选拔,对中下层家庭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跃升之路。没有高考,寒门还能拼什么,还有拼下去的勇气吗?
在我的父辈亲戚中,有一个老三届的高中生,下放到云南。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后来留学美国,成为大学教授,最后举家移民。有一个初中没毕业就被下放,后来自学参加高考,大学毕业进入科研院所,定居首都,他的子女、孙子女,也都读了大学。
那个时代,高考是一条神圣之路,前方有红日照耀,光辉灿烂。为了挣脱泥泞的命运,有志者披荆斩棘,不敢有一丝懈怠。他们曾经抡锄头、挥镰刀、挑粪肥、赶大车的手,捧起书本,犹如点燃圣火。通过高考,可以一举跨越阶级鸿沟,恰如周杰伦歌中所唱: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参加了高校扩招之前的最后一届高考(1998年)。四年之后,我们走进人才市场,被茫茫毕业大军淹没,再没有人提“包分配”一说。
在我们之后,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也越来越多。正经大学不够用了,野鸡大学也赚得盆满钵满。日前人民日报曝光的“野鸡大学”竟达381所之多,仅北京一地就有151所。——可以负责任的说,总有一款适合你。
当年另有两个同学,得父辈财力加持,高中之后径去国外留学,高考被视如敝履。
高考,就这样一步步走下神坛。连高校也变得越来越搞笑:学位造假,论文造假,校史造假,以假乱真,真不如假。
争论高考的意义本身并没有意义。决定高考的意义的,更多的是我们各自所在的阶层。
多参加几次同学聚会就会发现,当年不受老师待见、成绩普通的那些人,都活成了你想成为的样子:有自己的公司,有自由的时间,有多套房产,有强大的朋友圈。大多数成绩优秀的人,包括你在内,正被房贷车贷压的死死的,想给孩子换个学区也无能为力。比如曾经的副班长,京漂多年,每天通勤四小时,不敢生孩子。曾经的语文课代表,当了高中老师,面容憔悴,发誓绝不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当老师。
高考改变了命运。农村的孩子,得以体面的进入城市,代表整个家族、村庄与城市产生联结。
高考改变不了命运。在城市里,单枪匹马的你也许真的需要再花费二十年时间,才能与城市孩子坐在一起喝杯星巴克。你所能达到的终点只是他们的起点。
真正被高考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思维、格局。多年的“高考唯一论”指挥下,很多人没有自己的兴趣、方向,只知道考上大学、找个稳定工作,这个认知之外的世界,后来就成了所谓的“诗和远方”。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驯象者给小象带上铁链,小象在多次挣脱无果后,渐渐顺服。成年后的大象,仍然受那条细铁链制约,已经没有挣脱的意识。
其实哪有什么“诗和远方”,只是在思想被禁锢、格局被限定、认知被压缩的情况下,自己给自己的一点放肆的幻想而已。曾经古龙带我进入的江湖,快意洒脱、惊心动魄。几年之后,我踏入真正的江湖,在现实社会里,却不知不觉走上最安全的那条路,重复刻板的工作,不敢越雷池一步。
3、
高考结束,媒体的配图是孩子们激动万分、集体扔书的壮观场景。此后,一批孩子尽情玩游戏、旅游、看电影,度过高考后的漫长假期。一批孩子踏上出国游学之路,或是参加英语夏令营、科技夏令营。一批孩子可能要帮着父母打短工,贴补家用,挣自己的学费。还有一批孩子,也许从此就踏入江湖,了断读书生涯。
没有人会想到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在哪里、干什么、想什么。高考的生命很短。
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也许才会真正明白高考是什么。
本文由“天涯明月爱叨叨”发布,201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