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读了一篇《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深深地感到作者简直写到了我的心坎里,查了作者,是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
于是带着对他无上的虔诚和钦佩,我开始迷恋上了研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不得不说叔本华的语言魅力是非常强大的,他的思想非常深刻,非常善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表达深奥难懂的大道理。
就像尼采所言,
"看到他写的第一行字,我就知道我会看完他所有的字。"
"我感觉他简直就是为我而写作。"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他的哲学,是因为我太过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我注定是不习惯过太平日子,喜欢去探究人生的意义,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粗略的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今年(2014年)一共读了130多本书,大部分我读到的好书,都已经记录在了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一年100本书的目标,现在已经超额实现了,对于懒惰的我而言,这自然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当然了,这跟豆瓣知乎上那些一年两三百本书的读书狂人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以前一年只有四五十本读书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说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成长话,那应该是有一些的:
1.看书的速度更加快了,以前读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是需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基本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而如果是科普类书籍,可能要的时间更加长一点,但是在吸收里面知识的效率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2.选书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标准,之前看的书,大概都是朋友推荐(很少),或者看豆瓣评分,亚马逊排行榜(这个很不靠谱)。但是现在已经可以不靠这些,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了。比如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作者在自己的文中推荐的书,王小波在自己的文中常常提到罗素、杜拉斯、王道乾、查良铮……读罗素的书,又可以了解到整个哲学史的脉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著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又或者看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信出版社,则大多都是金融和理工类的国外著作。译林出版社,有国外很多文学名著的翻译……
3.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前觉得这类名人名言有夸大的嫌疑,现在感觉是一点也不虚啊!如今的我,自然达不到【破万卷】的程度,但是在写作方面,比之以前确实有了提升。以前每当灵感来的时候(很少),一次性下笔两三千字,畅快淋漓。但是没有灵感了,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在自然不同,写字这件事,很多时候是坚持的作用大于灵感,从两个月前决定开始坚持写文章之后,现在已经写了将近四万字了。文字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比之以前,也是有进步的地方。
以上,是一些从读书中获得的益处。
在我读到九十多本到一百本这段期间,我产生了一种厌书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安安静静的看下一本书去。我觉得很奇怪,也很惶恐,深怕自己连着唯一能被人称之为【优点】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后来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读完了这段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盲点在哪里。在看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走向哪里,自己就走向哪里,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之后,才开始决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能把自己思想中那些模糊的地方弄明白。
如果你看了我之前介绍的那几篇今年阅读的书的文章,也许就会发现,今年所读的书都比较乱。一本小说、一本科普类书籍、一本人文书籍、一本历史书籍,基本上是拿到了哪本喜欢的就看哪本,没有一个系统。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然而所收获的东西,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因此我打算,从明年(明天)开始,整体规划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即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读多本书。譬如2015年我打算围绕着【写作】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所打算阅读的书目都记录在了2015年读书清单(写作类)这个豆列里。
其实读书,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事情,无论是【世间唯有读书高】也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也罢,都有正确与不足的地方。有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快乐,有人打游戏获得满足、有人和别人交流能够高兴,其实和读书一样,都是让自己在世间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式而已。
也愿你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得到希望与幸福的方法。
我比同龄人想的多的多,对于人生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解,想的东西太乱太杂,
而我身边的朋友,明显跟我不在一个频道上,我内心深处认为他们都还太稚嫩,也没有太多的对于人生的思考。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我在没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全盘接受了他孤独的想法。
他的话的确是对的,非常正确,大概总结一下。
他的观点是,卓越的人必须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只能面对自己的内心,而内在强大丰富的人能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内在匮乏浅薄的人面对自己贫乏的内心,只能觉得空虚寂寞,这时候只有靠社交来弥补无聊。
他认为社交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庸俗之人为了消磨时间而发明的。如果要融入社交之中,必须扭曲自己的个性,为了博取别人的好感而使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为了达到与他人想象的目的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
总而言之,他传达给我的人生观就是: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这篇文章对于处在孤独中煎熬的我来说,简直是分析的太透彻了,这不就是为我而写的吗?
于是我联想了一下,我身边的人,从来都没有精神世界,没事做的时候,只会刷微博,淘宝,看韩剧,雷剧,要不就是去ktv乱吼,去大街上乱逛,去麻将室打牌,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一样,总是那么的贫乏无趣。
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原来如此,难怪我不怎么合群,就是因为他们庸俗,他们无聊,所以他们聚在一起,消磨彼此的时间,尽做些无聊的事情,到头来当他们独处时,还是会觉得生活没有穷尽的空虚乏味。
而我不一样,我孤独,我不喜欢做那些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肯定是个不一样的人,我是个叔本华笔下的精神卓越之士!
于是我开始对号入座,加上有点文艺情怀,文笔还不错,便开始寄情于自然和书本之中,不再去跟身边的人交流。
孤独久了,就有点走偏路了。
越发的觉得自己的孤独就是一枚高贵冷艳的勋章,
我就是污秽的凡尘中的一朵美丽独特的雪莲花,
我就是庸俗的世人中一个孤傲卓绝的才子,
无人了解我内心的情怀,无人走进我的内心。
我只能在对着幽静的湖面喟然长叹,孤芳自赏,自怨自艾。
我还开始写诗,那些诗歌充分反应了我孤独的状态,我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自己的孤独之中,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我们虽同在一个宿舍,却很少有真诚的用心聊天,
但是就在昨天,我偶然与我的舍友谈话,她说出了对我看法,那就是,
"智商挺高,但是情商太低。"
我猛然被这句话惊醒,便开始了深深的反省,今天早上一起来就跑步,边跑步边思考。
我并不承认自己的智商多高,但是情商太低确实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伤。
孤独和社交的天平我偏的太厉害了。
我为什么会选择孤独?
第一,我错认为自己就是叔本华所说的精神卓绝之士,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更没有那种洒脱高超的处事态度。
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已,靠充其量是个有点想法,想脱离庸俗的,但还没有脱离的普通人。
我也会无聊,我也会悲伤,我也会有需要友谊的时候。
那种天才选择孤独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完全可以自成一个世界,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干扰,把人生看得很透彻很明朗,他们的人生哲学就是,
“让我一个人静静的呆着吧。你们的格调太低。哥不屑与你们交流。”
可以参考一下我国历代的诗人们,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等等才子们,都是有一种世人独醉我独醒的厌世情绪。
总而言之,他们是主动的选择了孤独。
而我呢?
我并不懂得如何得到别人的好感,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赢取他人的心,我总是显得笨拙而不知所措。
在社交里,我口才的缺点暴露无遗,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我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得不到认同。
我说话总是显得不那么有趣,不够生动,不够幽默,也没有能吸引别人的内容。
我说不出什么东西来,别人的忽视和怠慢,在我看来就是对我的一种伤害。
我是被动的选择了孤独,因为在潜意识里,我觉得我怕受伤害,不如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把自己投入到人际环境中,我乐的自在。
说到底,我只是选择了消极的逃避。
其实社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是个和我一样有想法有思考的人,希望你能与我沟通和联系。
我正在生长中,需要朋友的正能量。
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联系我,私信我也可以,我在厦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