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是社会动物,处于社会中的人,少不了与他人接触,这就产生了社交。从社交效果看,有的是有意义的,比如认识了某位大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的几乎没什么价值,比如在微信群中冒个泡。
关于社交的书很多,但多数都是讲故事为主,《深度社交》则更偏重理论分析。这可能与作者伍小丁的经历有关,他是某公关公司联合创始人,先后为多家知名公司做品牌建设与传播。做顾问的人,往往更注重专业学习,也更喜欢做理论分析。
这本书聚焦有价值的社交方式,详细论述了什么是深度社交、为什么需要深度社交,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很多做到深度社交的方法和技巧。相信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应用,肯定能成为一位社交达人。
本书认为,互联网社交因其能给人安全、隐秘的感觉,故大大扩展了人的交际面、交际层次、交际效率,可以让你结识的人比以前多得多,也可以与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人取得联系,还能突破时空限制压缩沟通成本。然而,互联网社交在扩展广度的同时,容易丧失深度,而作者认为深度社交更有价值,也更重要。
想必很多人都有书中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认识那么多人,却一无所获?”这就是过于看重多认识人,而忽视深度沟通的结果,导致泛泛之交一大片,能算得上知己的基本没有。
2
我们进行社交活动,除了寻求情感慰藉,更多的是希望对生活、工作有所裨益,说白了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帮助。作者认为,社交活动成功与否、拥有人际关系的好坏,不在于认识你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把握住了社交深度。也就是说,深度社交才是有利于成功的社交方式。
书中还论述了深度社交的形式、内容、目标、本质,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深度社交的原则和技巧。
3
关于深度社交的原则是3条:交往对象选优秀的人、根本在于提升自己、要点是良好的态度。
优秀的人指的是5种人:价值更高的人,指的是自己欣赏的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在某方面具备很大潜能和优势的人这3类人;互补性更强的人,包括能力上的互补、性格上的互补、角色互补、工作互补等;竞争对手,通过竞争推动自己克服惰性,往前走;比自己强的人,要敢于选择比自己更具有实力的交往对象;拥有上进心的人,这些人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具有更加年轻的心态、更加执着的信念、更为专注的态度、更明确的目标。选择方法是二八原则,跳出舒适圈,通过平台结识高端人才,重点把握群体或团队的核心人物。
提升自己的首要在于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在社交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将深度社交的角色主要分为4种:专家、明星、节点、助理,确定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扮演合适的角色。找好定位后,重点提升4种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自我调整的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等。我更看重深度思考,因为深度社交主要体现在对相关信息的深度挖掘上,更因为关注问题表象的人多,关注问题本质的人太少。而提升能力的前提是离开舒适区,需要直面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良好的态度共6个方面:真诚、耐心、自信、包容、专注、热情。我现在比较难做到的是耐心和热情,刚开始还能有些耐烦,时间略长,或者遇到一些挫折就会想打退堂鼓。这可能是人之常情,大家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不希望在交往中受到冷落或者达不到预期。然而,现实是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能够有耐心坚持下来,始终保持热情,才会成功。这也是成功者太少的原因吧。
4
关于沟通技巧,书中所占篇幅并不大,涵盖的内容却不少。比如,情感的表达技巧,向别人提请求时给对方选择权;引导对方把话题深入的技巧,谈对方感兴趣的内容、以采访的形式交流;拓展话题的技巧,跳出“是什么”“做什么”,而谈论“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开始做”“怎样做”“和谁一起做”“在哪里做”“做到何种程度”“目前怎么样”等;结合他人生活经验的技巧,考虑对方的工作经验、学习经历、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考模式等,进行信息编码和信息包装;帮助他人了解自己的技巧,主动挖掘对方的记忆,了解对方的特点等。书中还指出,幽默和化繁为简是很好的社交模式。
这本书是一本工具书,通过同读,可以了解深度社交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深度社交。知易行难,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些方法、原则、技巧到实际社交中,并反复体验、总结、修正,最终形成自己的社交模式。
翻开这本书,迈出走向社交达人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