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本书,是关于家庭关系的书,它的名字叫做《超越原生家庭》。作者是美国的罗纳德?理查森,(Ronald W. Richardson),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罗纳德?理查森,从事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20年。曾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岸咨询中心”执行主任和培训主任、“太平洋沿岸家庭疗法培训协会”成员。现任“美国婚姻与家庭心理治疗协会”临床心理治疗师和督导,也是“美国牧师咨询协会”执业医师。
本书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内部运作机制,帮助你学会应对原生家庭影响的全新方法,摆脱过去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从而在新家庭中过得更加幸福快乐,让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本书最让我看重的地方是每个章节后面都会有练习,对于探寻自我成长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将从三个部分来介绍本书:
一. 原生家庭是个奇怪的生物。
二. 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三. 想要超越原生家庭,该怎么做?
首先原生家庭是个奇怪的生物。
一个家庭并不仅仅是所有家庭成员的简单相加,比如说我们的手,并不是五个手指加一个手掌的简单组合。每个手指都会根据自身与其他部分的关联,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失去一个手指,整个手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再也不能像往常那样工作,剩下的手指就得适应这个变化,并掌握一些新的功能。家庭关系也是如此。当一个家庭成员陷入法律纠纷,学业上有所成就,在职场上得到提升,生儿育女或生病住院时,其他成员都要进行一定的平衡性“抵偿”,无论家中最初发生的变化是好是坏,这种“抵偿”现象都会发生。因为这种变化会造成家庭内部关系的失衡,从而迫使其他成员必须尽快做出调整,以恢复和重建平衡状态。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制造平衡与不平衡的方式,都会影响所有成员的整体健康和幸福指数。
原生家庭就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其中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的一生,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整个世界观,都由原生家庭的环境所塑造。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各种观念也会伴随我们一生。比如:有些人会压抑自己的情感,按照父母的吩咐行事。有些人的所作所为,故意与父母的期望相反,永远是叛逆者。有些人希望证明父母是不称职的,并且希望他们能够改进。有些人则希望与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很少返回或联系原生家庭。
大多数人都会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在心理上却很少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即使你与原生家庭远隔重洋,或者离开后再也没有返回过,但是你在自己建立的新的家庭当中,仍然会重复原生家庭的各种机制和规则。
联想一下在你的原生家庭当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处理性格上和生活习惯上的分歧?每个家庭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规则。有些规则是表露在外的,比如晚上11点必须回家,周末一起出游等等。有些规则是“潜规则”,由家庭中父母的脾气秉性偏好决定的。比如,男孩子不能哭,哭就是懦弱的表现。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哭。但每当男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就觉得太没出息,父母的这种态度让孩子认为,哭是懦弱的表现。这个“潜规则”,就会导致男孩子压抑自己的恐惧、委屈等情绪。因为不能哭,所以只能压抑自己,不懂得宣泄负面情绪。
正是这些“潜规则”,成为很多人成年后的苦痛。也许你对小时候父母的严格要求耿耿于怀,期望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你会想,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会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自己选择想做的事情。但很多时候,长大后你就成了父母曾经的样子。你越是想摆脱父母的影子,就越无法摆脱,你的新家庭带着两个原生家庭的印记。你的相处方式,承袭自你的父母,你的另一半承袭自他的父母。原生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的亲疏程度,遇到分歧时的处理方法,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甚至兄弟姐妹出生的顺序,都会对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秉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志同道合、举案齐眉、心有灵犀,是很多人向往的婚姻生活。但现实中,两个人在一起,必定会产生分歧。
因此新家庭要面对的,是两个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和冲突。如果你无法正视原生家庭的问题,新家庭将会是更加复杂的存在,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如果你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必须要了解原生家庭的规则,特别是潜规则,父母及兄弟姐妹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互相之间的相处方式。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聊到今天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呢?根据原生家庭疗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要弄清你的原生家庭里都有谁。要确认自己的家人往往并不那么容易,当家庭成员被疏远,或者迁徙不再联系的时候,家庭的组成部分就会缺失。原生家庭里都有谁,最好的办法,就是画一个家谱图。家谱图应包括所有家庭成员的姓名和年龄,还应该提供家庭成员出生逝世,结婚或离婚的日期,家谱图至少应该涵盖三代,包括你自己的一代,你父母的一代和祖父母的一代。
2.联系家庭成员。绘制好家谱图之后,请把它复印几份,发送给你的家庭成员,补充缺失的信息。有助于联络感情。
3. 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实。你可能想了解,各位亲人的工作,生活情况。也可能想了解什么事件,可以导致一个或多个家庭成员与家庭断绝关系,家里人对此有何不同的看法。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情况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把这些都落实到纸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4. 是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并试图找出其中的意义。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的最好方法,是研究家里的主要三角关系。首先,拿出一份家谱图使用单色或多色笔将主要三角关系中成员之间的关联性勾列出来。这样可以使你更直观的了解家庭中的三角关系。谁是功能不足者?谁是功能过度者?你要努力探究各位家庭成员,采取了何种模式来应对自己分化不足与依赖性。
5. 你要回到家里收集信息,根据之前设计的问题向家人提问,观察家庭运行状态,并且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6. 弄清自己在家里的位置之后,你就要开始着手改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了,对于那些你想要改变的事情,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或难易程度去进行分类,首先从容易改变的地方入手,不要一上来就冒着失败的风险。使自己感到挫败和无助,从而打击自己的积极性。要记住的是一切行动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并且你要注意如何应付自我改变之后,家人对你的反应。这个时候对你而言,要成为一个分化成功并且情感成熟的人,你需要站在“我”的角度,而非“你”或“我们”的角度是去思考问题。“分化”,简言之,就是追求自我,保持亲密。不为保持亲密而放弃自我,也不为追求自我而放弃亲密关系。
7.那些心理和情感上成熟的人能够做真实自我的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他们都曾努力解开心结,了解真实的自我,然后下定决心要为何负责,他们都学会了接纳自己,也学会了接纳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他人,我们都有能力做到,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取得成功。
最后探讨的问题是:想要超越原生家庭,该怎么做?
想要超越原生家庭,怎么做?作者提出了“自我分化”的概念。在本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我觉得无论是对处理家庭关系,还是其他关系,“自我分化”都可以作为秘密武器,在维护好各项关系的同时能保持自己。那如何才能学会自我分化呢?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你”或者“我们”。罗纳德·理查森用了两页纸的篇幅,列出了几十条“自我分化”需要做到的。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五点:
1 独立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只有你不倚靠他人,才能够直面他人,追求自我。
2 明晰的目标
追求自我,就需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想要的,坦诚的告诉家人。
3 理解他人
接纳他人对你的不认同,同时接纳你对他人的不认同。产生分歧很正常,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两片不同的叶子也没必要互相改变,一定要变得相同。人也一样。你有你的自我,他人也有他人的自我,面对不同,完全可以求同存异,没必要同化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你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也许,对方也在追求自我,而你,也只看到了自己。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分歧。
4 做“透明人"
尽量远离“三角关系”,“同盟军”。这条有点像职场定律。永远不在背后说领导同事的坏话,家庭关系中也一样。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家人,专心经营感情和亲密关系,就够了。
5 改变自己,不苛求他人
家庭分歧中,期望对方改变,往往是众多矛盾的根源。解决分歧,从改变自己着手。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但不要强迫对方改变。做好你自己,真诚对他人。如果对方也和你一样珍视这段关系,他也会调整自己。
既然父母是我们不能选择的,那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和他们相处。理清原生家庭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汲取它们给予的养分,摒弃不好的因素。坚持自我,理解他人,保持情感亲密的“自我分化”,是各种关系处理的关键环节。
聊到这儿,已接近尾声,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本书:一。原生家庭是个奇怪的生物,聊到了家庭成员当中各种关系。二。如何改变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其中列举了原生家庭法,一共分为七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按照他这个顺序去做,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三想要超越原生家庭该怎么做?做好自我分化,就能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了。希望大家能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实践,收获满满。
金句:一个健康的,运行良好的家庭应该能够容忍家庭成员之间的许多差异。良好,健康的家庭会认为成员之间的差异是有趣的,正面的,还会利用这些差异进行相互刺激,共同成长,而不是害怕差异。
----罗纳德?理查森《超越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