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在(一)文中已经分享过,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如此受欢迎,经久不衰。
读书会社群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往后走,会越来越趋向于成为城市中的“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一种区别于工作场所和家庭的体验空间,涵盖社交空间、演讲空间、经验分享空间等多种功能。
读书会能够长久存在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社交功能难以取代。
就像看完一部精彩的电影之后,朋友之间往往会彼此交流感想;针对喜欢的音乐或者明星,朋友之间也会有各自的评论和看法,愿意相互交换信息。读书会也是一样,书就是链接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和自己一个人单独看书的体验比较起来,群体阅读能够激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彼此的思想,既能加深对一本书的理解,又是拓宽视野的绝佳机会。
甚至有些单身派对都会用“以书会友”的方式,帮助单身青年们通过自己喜欢的书籍,找到自己的Soul mate。
如果一个读书会的社群,希望成为用户乐于聚集、快乐体验的“第三空间”,那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扩展业务空间,进行模式创新。
第一、提供精准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来到读书会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是希望学习一些干货内容,还是希望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思想?
是想要通过读书会的模式,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还是希望通过读书会链接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用户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是偏实用型的书,还是心灵成长类的书,还是历史方面的书?
如果你的读书会所提供的内容和体验,恰好是用户喜欢的,那么用户就会一次又一次的来到这里,因为这里可以满足他的所有期待。
第二、创意联合,营造读书场景
大名鼎鼎的茑屋书店,早就不是单纯卖书的地方了,它已经转身为“生活方式售卖者”,开启了体验式阅读的新时代。
如果你去过茑屋书店,你会发现里面不仅仅有书,或者说,书已经变成整个空间里的众多元素之一,“影音+咖啡+餐饮+文创”一系列配套设施真正把“书+X”的全新经营模式贯彻到底了。
它把书、办公文具和环境当成引流品,而利润品则是热门影视剧或者畅销书中涉及到的独特的物品,在别处是买不到的,这样又释放出客户新的需求。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跨界联合,把读书会里面的“书”和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呢?把“书”变成以书为载体的消费场所和投资机会?
比如说,联系本地优质服务商家一起来做读书会。
如果本次读书会主题是关于亲子教育的,那么可以邀请K12教育机构来分享《如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如果本次读书会主题是关于健康的,可以请保健品商家或医生来谈谈亚健康的防治;
如果本次读书会主题是关于婚姻幸福的,可以请婚庆公司来聊聊如何在婚后继续保持甜蜜等等......
大家合作共赢,既能给用户带来更美妙新奇的体验,又能实现跨界资源整合。
第三,与企业的员工培养结合,打造企业人才加油站。
企业现在越来越注重内部员工的培养,很多企业都开始建立企业大学或者企业商学院,一为“企业打造优秀人才”这件事情提供充足的依据,二为展示企业的实力,三为多增加一种盈利的渠道和方式。
比如,可以为企业的轮岗计划、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读书会、新晋管理者角色转变等助力,提供相匹配的书单,提供和这些活动相关的策划支持、读书分享、化书致用等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员工能力的高速成长。
我们曾经帮助企业做过为期3个月的“万物互联”读书会,不仅培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让其每个人都能精彩分享一本指定的书,而且也让各部门学会了以“书”为载体来做各种不同的团队建设活动,活动收效很好,企业反馈也很不错。
十点课堂、樊登读书会、得到、有书等平台的读书会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前期自己拥有了确定的获客方式,并且对自身的用户属性非常了解。
读书会的运营也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是读书会的基础运营;
第二阶段是读书会的系统运营;
第三阶段是读书会的生态化运营。
读书会不仅仅只是引导人们参与阅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探讨人生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属于精神范畴。读书会引导的不仅是人们对阅读的追求,更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读书会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让阅读因为互动和交流变得更具有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