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福建人称为“冬节”,过节要有仪式感,大中华乃礼仪之邦,每个节气都有一定的典礼秩序。
八闽大地远离政治中心,山高皇帝远,要不是明朝那会儿的倭寇骚扰,中原政权交替的打打杀杀根本没我们福建什么事,这倒是很好地保存了老祖宗交代的礼仪。
现如今,北方人持无神论者众多,没有祭祀,过节的食物也就单调得除了饺子还是饺子。而福建,过冬至,祭天奉祖,家族团圆,好不热闹。我今天就列举福建沿海的三大地区过冬至的习俗,真是好吃又好玩。
一、泉州冬至碨米绞粹搓红丸
“咱厝人,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猪捏狗捏金鱼。做鸡仔,鸡袂啼,落水要捞举笊篱。囝仔人,勾勾缠,想吃你得敢赤钳。野答工,逗支持,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钱。”
这首闽南童谣估计很多朋友都听不懂,它描述的是闽南过冬至的热闹景象。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不知道什么是“碨米绞粞”,“粞”是“糯米粉”,如今的糯米粉都是“绞”得好好包装得美美的,哪里要“碨米”?而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盼冬至,不但有好吃的,“碨米绞粞”其实也很好玩。
冬至前一天,老娘将浸泡好的糯米拿到有石臼的地方去磨成粉浆,这就是“碨米”,然后拿回家搓成红丸。
话说“平时都要做粿,哪有冬至不搓丸”,这个搓丸,就是搓汤圆。泉州人一年要吃两次汤圆,正月十五元宵圆,这是“头圆”,而年底的“尾圆”就是冬至丸了,有头有尾一年就圆满了。
这头尾二圆,吃法大不相同。头圆的元宵圆,不用搓,先将花生芝麻冬瓜糖组合的馅料做好,程序相当复杂,一般泉州人过年前就已经用专门的工具敲好,待正月十五时,一层一层地滚上糯米粉,元宵圆是用滚;而尾圆的冬至丸,做法没那么繁复,却是求个大团圆的意思,要一家子围在一起搓,搓成的丸子有两种颜色,原色白嫩嫩,红色喜洋洋。
恍然间回到了小时候,冬至的前一夜,老娘将粞和好成团,然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搓,老爹手巧,捏鸡捏狗捏金鱼,捏什么像什么,而我们,只能捏宝塔,宝塔一层一层往上搭,生活也一步一步往上爬......
二、莆田冬至大如年
纵观全国各地,冬至最为热闹的地方当属福建莆田!
莆田人说:冬至大如年!冬至暝大过年三十,而冬至早则大过正月初一早!
一个“大”字,体现了莆田人对冬至的重视。所有在外打拼的莆田人,这一日都要往家赶,祭天祈福、扫墓拜祖,少不得一大家子团团圆圆。
家中女人都要穿红衣,家家户户准备祭天拜祖的礼仪。家中厅堂摆上供桌,供桌上是福橘插福禄寿红花三春、十双筷子、一排生姜和一块板糖。
然后炸豆腐、做番薯、蒸红团白团。
冬至暝,也就是冬至的前一夜,要搓丸子,搓一大簸箕的丸子,然后捏金元宝、金钱臼、捏猪捏狗捏小猫,捏得家运通达、人丁红火,六畜兴旺。
还得捏一些豆粒大的小丸子,俗话客鸟丸,扔至厝顶,招来小客鸟,一群喜鹊叫渣渣,以示好事临近。
“爱吃丸子天不亮”,小孩子都等不得天亮,大人们就将丸子下锅,三两片生姜,一点板糖,甜滋滋下肚,等待天明。
三、福州冬至搓米时
省城福州不仅是福建省的行政中心,在吃货的眼里,最重要的是闽菜的发源地,福州的美食超级多,不仅有名扬四海的鱼丸、太平燕和佛跳墙,还有鼎鼎大名的捞化、鼎边糊、海蛎饼、芋泥、咸时、光饼、千页糕、荔枝肉等,真是数不完道不尽一说就想流口水呀。
小时候居住的机关大院,隔壁邻居就是福州人,远亲不如近邻,以前的人心善,邻居情谊特别醇厚,只要他家福州来人,我们就有福州美食可吃,所以自小就对福州的人文历史、美食民俗深为喜欢。
记得当年冬至我们在搓丸的时候,福州邻居也搓丸,但他们称为“搓米时”,泉州莆田地区的人是吃汤的,而福州邻居是干吃。
我觉得“米时”有点类似糍粑,但据福州依姆说,这和糍粑不一样,因为糍粑是熟糯米搓成圆再裹粉,而“米时”,则和广大的福建人民一样,先将糯米磨成粉浆,然后一家子围在一起搓丸子,吃的时候,煮熟再滚上豆粉、花生碎等。
福州人很好客,每一年的冬至,我们都会吃到“米时”,而我的福州邻居也会吃到我们那个大院里泉州、莆田的红丸以及小猪小狗小鸡小鸭和小客鸟。
其实我们大福建人都很好客。这个冬至就请到福建来吃汤圆吧,有猪有狗有鸡有鸭有客鸟。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
欢迎你来,喜欢就点赞、转发、评论。
图源网络,侵权请告知。
原创文章,拒绝不良自媒体盗文!